2008年8月5日

徵件、送展、競賽、在台灣

請各位讀者,一定要認清楚一個事實:台灣的電影圈都在靠政府養。近三年來不靠政府而拍出來的國產片,大概只有《不能說的秘密》而已。周杰倫就是一切。就算拿到輔導金,如《海角七號》《最遙遠的距離》等等,導演幾乎都得背負債務才能拍片,債務從數百萬到數千萬不等-喔,還有一部片應該是沒背債:《我看見獸》。

台灣的導演,沒幾個這麼有勇氣朝負債的方向前進,所以,每年從一月一號到十二月三十一號,台灣的導演們都在參加徵件、競賽、送展,以便爭取拍片的機會,或是賺獎金。台灣導演的行事曆如下:

二月底:公視人生劇展徵案

四月:台北電影節報名

五月:長片輔導金

七月:短片輔導金、優良電影劇本、金穗獎

七月:金鐘獎報名

八月:金馬獎報名

在空白的月份裡,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徵案活動:台北詩歌節徵影像詩歌、南方影展、高雄電影節、客家MV徵選;台灣有三十多個大小不等的電影節。厲害一點的導演可能去參加坎城、威尼斯、柏林、上海電影節等等;除此之外,再加上策劃、拍片、後製的時間,一年的時間大致上就被塞滿了。可是,拍片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錢!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導演,多參加一些徵件、徵案以求生存是必然的。

影展的規模、獎金決定了影展的能見度以及知名度。如台北電影節,從第七屆開始增設「百萬電影大獎」,忽 然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你有關注影展新聞的話,你應該知道:一度還傳說《色戒》要參加台北電影節哩。但最後沒有現身。很好!我喜歡,《色戒》的層級應該是各大國際影展,若是來參加台北電影節,大家就不用玩了。

另一個有趣的是金穗獎,以前金穗獎報名參賽的都是剛畢業的學生,2006年開始,金穗獎分成「一般作品獎」跟「學生作品獎」;然後限定未曾在台灣得過兩次大獎的人才能報名。在「最高獎金三十萬」且「限定在六十分鐘之內」兩個條件下,出現了很有趣的現象:

其一,把九十分鐘的人生劇展「鋸短」,或是已經放映過的電影「攔腰砍斷接起來」,拿去報金穗獎(其實我也很想這樣幹)。如果導演本人都不在乎作品的完整性,那我也沒意見(獎金三十萬可以買二手車了!);

其二,在業界打滾好一陣子的菁英們,也來參加金穗獎。他們符合「未曾得過台灣電影大獎兩次」的條件,但事實上,他們都已經在業界工作數十年之久。也許,金穗獎日後會變成「潛水老鳥冒出頭」的最重要獎項。

寫到這裡,我忽然看到一個影展徵件:「南方影展....獎金八萬...」

嗯...主辦單位,有沒有意願把獎金提高到八十萬?

2008年6月20日

來自新聞局的證件

P1030974 copy

兩個星期以前,我在瀏覽短片輔導金網站的時候,發現一件事情:申請短片輔導金,需要有「電影從業人員登記證」才能參加。這張證件是什麼東東?

五天以前,我帶著畢業證書、拍片經歷,到台北市天津街二號辦這張證件。在出發以前,我聽到了從前輩那邊傳來的流言:新聞局在立法院中報告說經費不足,立法委員們發現,其實新聞局是可以有「規費收入」的,包含辦理中央主管機關發出「准演執照」、電檢尺度判定等;又如有趣的的電影法第六章第二十條:

電影從業人員,應依中央主管機關之規定,申請發給登記證明。
未領登記證明者,不得參加本國及國產電影片製作之策劃、編、導、演。

所以,我真的有認真想過:這張證件,搭捷運又不會減價,看電影又沒有軍警票的價格,租器材也沒有「會員價」,這張真的只是新聞局收規費而已。而我們有了這張證件,也只是取得一個入場券,可以參加國家辦理的各項電影獎助與輔導專案,包括長短片輔導金。

這兩天,證件送到我的手上,其實有點五味雜陳。我申請的是編導組,所以類別欄就直接寫上「導演」二字。證件號碼是一八九三號,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統計,不到萬分之一的人取得這張編導的登記證。

儘管這張存在的意義,是「管理」二字,但對我而言,這張證件多了一份認同感。

類別欄裡面的兩個字,是「甜蜜又沉重」的負荷。要做到名符其實,我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

2008年6月14日

□□導演之謎:「如何稱呼一名導演」之大辭典

各位常常看媒體報導,在「導演」二字前面常常會加入一些形容詞-也就是「標籤」啦!這些標籤常常很難被撕下來,被貼的人有的百般不願意;但是也有些標籤,被貼的人倒還很開心。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把所有標籤列出來,提供各位讀者用各種不同的面向,看待一名導演。

台灣導演

這是我們的導演在海外奮鬥的時候,媒體常常會用的形容方式。在對岸,我們就被納進了「中國導演」的領域-「他們」是怎麼稱呼我們管不到,可是被列為「台灣導演」,真正的意義有二:一是地域的認同感,一是可以跟我們的政府申請各項補助-尤其是輔導金。「台灣導演」所拍的片子就一定是台灣電影嗎?不一定。李安的《色戒》因為台灣的工作人員不到三分之一,不能算台灣電影,所以不能報奧斯卡;可是前一陣子的一部片《戰鼓》,裡面說廣東話跟國語,工作人員也有許多香港人,主要演員沒半個台灣人...這部片申請到了輔導金,不知道觀眾會把這部片列為台灣電影嗎?《東京甩尾》的導演名叫林詣彬,在台灣出生,到美國發展。但是,不知道觀眾,或是他本人,會認定他是「台灣導演」嗎?

同志導演

台灣有極少數的導演被貼上了這個標籤,但是他們 / 她們 不以為意,反倒是繼續拍此一類型的電影。也有另一群同志導演保持低調,儘管圈內人知道「他是 / 她是」同性戀者,卻沒人說破,擁有更開闊的題材選擇。曾經有一個男導演在媒體面前開了一個玩笑:「台灣的女導演,都是同性戀」此話一出,媒體紛紛去找女導演,想找出反對的答案,沒想到,之後完全沒有對立的報導,完全沒有...

紀錄片導演

這個稱呼,約莫在前幾年很紅,尤其在九二一地震之後達到高峰。甚至那一陣子,傳播學校的學生們,他們的畢業製作也都是紀錄片。產生出來的影像都是災民、弱勢者、農人、還有同志。前幾年知名度很高的紀錄片導演們,不知怎麼一回事,不是退隱不見,就是回學校上課(當學生當老師都有),或是開始拍劇情片...

紀錄片導演們,回來呀!我還想向上天許願,希望看到開心快樂的紀錄片呢!

廣告導演、MV 導演

這一類是賺錢快,但壓力大的導演。不過,廣告導演、MV 導演想的事情有些可能跟劇情片導演不同,這兩者想的都是顏色、造型之美,畫面構圖之美;而劇情片導演因為時間夠長,就可以慢慢鋪陳劇情。廣告片導演、MV 導演所擁有的「技能」也會跟劇情片導演不同,例如「如何拍小汽車內部的空間使得看起來寬廣」「如何打燈讓爛皮膚糟頭髮的明星閃閃動人」「如何把某某歌手的臉拍小一點」「如何讓歌曲的剪接有節奏感」等等。

小聲地說一下:這可是真正有賺錢的導演呢!

恐怖片導演

這裡指的就是專拍某類型電影的導演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全世界最好賣的電影類型,就是恐怖片!不管電影街的淡季或是旺季,恐怖片總會有一兩部擠上戲院。恐怖片的成本很低,通常是一間密閉的小屋、廢棄的房子、奇怪的老宅就可以作為主場景,然後用故事吸引人就可以了。泰國的彭氏兄弟、美國的奈沙馬蘭都是箇中翹楚。各位,有聽過「姚鳳磐」這個名字嗎?趕快上網搜尋一下。

新銳導演

也不知道是何時定義的,只要是第一次拍片的導演,或是拍片實績還沒達到大家認可的就是「新銳導演」。新銳導演可能有一些小小的特權:影片裡面有些小缺失,觀眾會原諒你。不過,新銳導演的稱呼大概只能使用一兩次,以後就要被歸類到上述的項目去了。

 

 

這幾天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家殯葬集團的招募人才廣告:「做生命終點的導演」。

嗯....我頗喜歡這句 Slogan...

2008年6月1日

五十八本《影響電影》雜誌 追憶我的青春歲月

那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解嚴已過兩年,六月四號剛發生過天安門事變,社會蠢動。《影響電影雜誌》跟隨著社會開放的腳步,像「平地一聲雷」一樣地出現在書店中。那時候的雜誌種類實在不多,這本正好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我也是其中之一。逛重慶南路,看《影響電影》雜誌、到國賓看電影是我當時的假日休閒活動。《影響》在當時並不便宜,一九九零年的時候,這本雜誌訂價新台幣一百八十元,所以,很多人都是站在書店看完的。

不過,影響電影雜誌也是少數內容相當扎實的雜誌,到今天為止,仍有一群人以收集全套的《影響電影雜誌》,全套的《人間雜誌》,全套的《南方》為努力藏書的目標。《影響電影雜誌》的前四分之三時期,幾乎都可以稱為電影教科書-其實那時如果有引進「雜誌書」的概念,《影響》的每一冊絕對都可以重複出版下去。

幾天前,五十八本《影響》遠從花蓮寄來,勾起了那段瘋電影的歲月。現在開箱看舊的《影響雜誌》,頗有回顧台灣二十年來電影史的意味。《影響電影雜誌》曾經做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專題報導,當時候的場記現在變成了導演;《青少年哪吒》的專題報導中介紹了導演蔡明亮、演員李康生。過去的《影響》也預言了現代,一九九六年的第二十二期介紹賈木許,文中提及一九九一年五月,法國《電影筆記》雜誌慶祝創刊四十週年,預言十年內的重要世界級導演有:賈木許、阿莫多瓦、盧貝松、柯恩兄弟。現在看來,這個預言都被證實了。`

現在看《影響》電影雜誌也看得出人事變遷。蔡康永曾經是傳播系講師,在《影響》雜誌上投過稿;易智言曾經是社務顧問,也做過主編;陳國富、黃哲斌做過《影響》的總編輯;林靖傑在《影響》擔任過文字編輯。還有廖金鳳老師,十多年前看雜誌上有這個名字,一直以為是個女生,直到在電影系見到他,才知道廖老師不但是男生,而且長得像在工業區騎腳踏車的外籍勞工...

我對電影的知識,真的啟蒙來自於《影響電影雜誌》。《影響》介紹過盧貝松、介紹過伊丹十三、介紹過賈木許、介紹過伍迪艾倫,介紹過X-Files 影集使用的「光圈 2.0 打光法」。是《影響電影雜誌》告訴我,「這個世界,你並不孤單。」

當五十八本影響電影雜誌,經由貨運行送到我家時,我嚇了一大跳。倘若這個紙箱滿載的是我的青春歲月時,它真的很重、很重。

萬分感激時光二手書店DSCN4282

2008年5月17日

電影攝影師、燈光師的夢幻網站-美國攝影師協會

美國攝影師手冊,目前有第九版你喜歡拍片嗎?你的志願是想當攝影師或是燈光師嗎?這裡要介紹一個實用又可以炫耀的網站:美國攝影師協會

這個協會成立於一九一九年,算起來到現在有八十九年的歷史了。目前這個協會最重要的刊物是每個月一本的《美國攝影師》月刊,而且還有電子版跟podcast 可以訂閱!而對於我們「外國人」而言,最新鮮有趣的,該是網站上的商店,販賣了一大堆跟電影有關的器材、書籍、衣服、帽子....

坦白說,在台灣,燈光與攝影除了在影視學校學得基礎技術以外,知識的傳承很多還是靠師徒制,或是要在工作中碰到狀況才會成長。而這些外文寫成的攝影、燈光書籍,也因為台灣市場太小,一直沒有人引進台灣,我們只能用網路購物的方式滿足求知慾。我最近的一次購物戰利品是《美國攝影師手冊》,這本書儼然就是一本便於攜帶的攝影師百科全書,方便攝影師在工作的時候,可以隨時拿出來解決問題。裡頭包含了許多實用知識: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時間、景深與光圈對照表、各種電影攝影機的裝片方式...等等。

另外,在ASC網站常常可以看見一些新奇的產品,例如DV使用的濾鏡、最新的導演鏡、場記拍板、甚至電腦軟體、影片或DVD 教學等等...這些全部都跟電影有關。

什麼?這些你用不到?那就請到衣服跟帽子部分瀏覽。這裡的衣服、棒球帽都是有電影攝影機圖案的,非常適合穿到任何電影展、電影節裡面晃來晃去,不怕沒有人注意你。購自網站的 T-Shirt

當然,回過頭來,我還是要感謝「美國攝影師協會」的存在,它的價值在於將電影技術變成月刊、變成一本一本的技術書籍,然後發行到全世界。美國攝影師協會肯定是一個對影視學生非常有幫助的網站。

 

 

 

 

 我很喜歡這個仿硫磺島戰役的圖像。目前絕版中。

2008年5月11日

夢想 V.S 現實生活:洋酒 V.S 藥酒

景:日景,中午休息時分,某大樓建築工地

人:三五個建築工人、阿森、工地領班

阿森在接近中午時分才到工地,原因是昨晚看午夜場電影,太晚睡。阿森到達他工作的那層樓,大夥兒正吃著便當,喝著「維力牛」藥酒配蘋果西打或是椰奶。工地領班看到他來了,把阿森叫住。

「阿森,你被開除了。」工地領班一臉神秘地說。

「為什麼?」阿森有種被冤枉的、不可置信的表情。

「你不是一直想要當個世界知名的電影導演嗎?你每天上工都想電影,連晚上都跑去趕午夜場。現在,工地的勞動工人已經補足了,你總算有機會可以實現你的夢想了!」

「可是...」

「別再可是了。這瓶『維力牛』,我送給你!繼續走路!」

阿森帶著自己的工具配件,捧著一箱『維力牛』,緩緩走出工地。他突然聽見,從他背後傳來喧鬧的歡呼聲。所有的建築工人都站在每層樓的外圍,開心地跟他說再見。

最後一個鏡頭,是阿森回過頭看著大家,那種苦笑的表情。

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嗎?一樣類似的故事,不一樣的產品與不一樣的社經階層、消費階層,會造就出不一樣的結果。

從「繼續走路」的洋酒廣告第一集上電視時,我就有種「渾身不對勁」以及「毛骨悚然」的感覺。廣告裡面的四個人是建築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他們是朋友的關係,是比一般上班族擁有更高層次的社經地位。寫劇本的人可能沒想到,就算不提建築工人,一般的上班族敢不敢在辦公室內說夢想?說了夢想之後,也許老闆就照著廣告的教學,把員工fire 掉,而且理由還頗為正當...

換句話說,這個廣告的訴求對象,已經摒除每年繳綜合所得稅八萬元以下的廣大上班族了。洋酒廣告想要表達的是「力挺夢想」,一般觀眾看到的卻是「我做不到,那是收入頗豐厚的自由工作者才有的事。」以前也有汽水廣告在訴求夢想,故事內容是加油站工讀生,歌曲是〈我的未來不是夢〉,頗受歡迎;但話又說回來,現在這個商品是洋酒,不便宜哩!

循著上述的脈絡,在廣告裡,朋友們挺到把錢拿出來幫忙拍片,頗令我口水蜒流滿地!這在台灣,真、的、非、常、不、容、易!我老媽都常勸我「回頭是岸」了,我認識的電影圈的人,沒有人是光鮮亮麗的,沒有人會有錢挺朋友拍片。我們圈子裡互挺的方式,是去幫忙,是去捐助物資,是去探班。請「繼續走路」的洋酒告訴我,那個願意出錢的朋友在哪裡?要不要還?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故事,是我刻意製造的「對照組」。有了對照組,我可以產生兩個相對立的集合:

第一個集合:建築師、洋酒、夢想

第二個集合:建築工人、藥酒、現實生活(明天的力氣)

這兩個集合產生了兩個迥異的廣告,而且我認為是互斥的。讀者不妨試試幾個排列組合:

建築師、洋酒、現實生活 -> 可能會被聯想建築師酗酒;

建築師、藥酒、夢想 -> 建築師不願意喝;

建築工人、藥酒、夢想 -> 怎麼沒人想過這樣拍?

建築工人、洋酒、現實生活 -> 建築工人嫌洋酒貴。

......................................................................

 

我最期待的廣告劇情是,建築師幫助建築工人完成夢想。最起碼,建築師讓建築工人拍一部反映建築工人生活的紀錄片,成本低廉,但迴響一定很大。首映會場上,他們喝交杯酒,兩杯飲料分別是洋酒以及「維力牛」加椰奶。如果有機會的話,各位讀者不妨也試試「維力牛」加椰奶,口味不錯!再加上蹲在路邊喝的話,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換個角度看世界」的樂趣。

喝洋酒的人也有現實生活的壓力;

喝藥酒的人他們也會有夢想。

2008年5月9日

回應網友 yihwa關於《錄鬼簿》戲中的書:終於有人問到重點了!耶!

等了這麼久,終於有位愛書人對戲裡頭出現的書有興趣。這裡可以羅列錄鬼簿戲裡頭的書籍以及來由:

第一本提到的書是林燿德的詩集《銀碗盛雪》,我家藏書,民國七十六年初版。

第二本出現的是在曉蕙出場等李全,以及在牛排館桌上出現的書:七等生的《削瘦的靈魂》,民國六十六年再版品,我家藏書。

第三本是《婦人王氏之死》,史景遷著,這本很好找,我家沒有。

第四本是周夢蝶《還魂草》,這本真的非常難找,圖書館列為稀有品,限館內閱讀,不外借。戲中這本是複製品,是道具書,真品借自花蓮的時光二手書店,阿寧老闆列為鎮店之寶,或可建議阿寧老闆放在玻璃櫃中展示。謝謝阿寧老闆!

第五本是《史記》,這本大街小巷都有。

第六本是陳映真的<山路>,我家有的是《陳映真小說集》,一共六冊,二零零一年十月份初版,洪範書店。

第七本是《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本很好看,伴隨著我這樣年紀的人成長。也許你家書櫃裡也有一本。美術組霍根先生藏書。

第八本是《千字文》,這本是美術組買新書,然後做舊。

第九是陳秀喜的詩<愛情>,我找不到一九七一年的出版品,但是這首詩被收錄在《二十世紀台灣詩選》這本書,麥田出版-順便鼓勵大家讀詩!這也是我家藏書。

第十本書是戲劇末尾的《楊喚全集》,我家藏書,一九九八年第八版印刷。

戲中的曉蕙只是願意以後晚上也去照顧二手書店,戲外的我可是有位中文系的老婆...

有愛書人提問,很感動呢!

2008年5月6日

向收看「人生劇展」的觀眾,敬禮!

五月四號星期天晚上十點許,天氣陰,梅雨季節來臨前。因為老婆大人覺得肚子有點餓,我們兩個就到家附近的一間小吃攤,想要稍微塞點東西進肚子。這家小吃攤其實蠻大的,位在馬路轉角,大概有三十個座位,最重要的是:這家小吃攤有兩部電視機。正因為有兩部電視機,我是這麼真實地感受到星期天晚上的收視率,競爭得如此激烈。

小吃攤的兩部電視機,一部放映的是《命中註定我愛你》,另一部電視機放映的是《翻滾吧!蛋炒飯》。五月四號的晚上,後者是新上檔的節目。我還發現《翻滾吧!蛋炒飯》連續放映了三十分鐘才進廣告。就在這時,我想到了人生劇展。我向老婆問道:「如果我們要求店家轉台看『人生劇展』,不知道會怎樣?」

我也想到我自己的片子上公視的日期:那是四月二十號,直樹跟湘琴就快到了完結篇,《命中注定我愛你》也剛上檔不久。況且人生劇展還要面對電影台、日本台、體育台、新聞台、這樣瓜分下來,公共電視的收視率不就.....?

我更想到了人生劇展的觀眾們。你們在哪裡?你們應該不是在任何公共營業場所裡。有酒吧是一直播放體育台的,也有美髮場所不停播放音樂台,速食業是跟某些新聞台簽約,24小時的健身中心看的可能是財經台...-而公視呢?

人生劇展的觀眾們,你們是跟誰在看人生劇展的?你們是誰?你們的身分是什麼?你們應該不是喜歡看偶像劇的那一群,你們也沒有選擇看HBO,或是日本台,或是體育台。你們應該是一群喜歡戲劇節目的人,你們的人數很少,但是你們的回饋很大。你們家有幾部電視機?你們是透過地方有線電視網收看公視,還是數位電視盒?這關乎到選擇多寡的問題。連續幾個問題下來,好像我都很難去捉摸,喜歡看公視「人生劇展」的觀眾群,你們的樣貌、特定範圍等等....

如果有機會,我倒是非常願意見見收看人生劇展的朋友們。因為有了你們,人生劇展這個園地才能逐漸成長、茁壯....

敬禮!

2008年5月3日

九型人格分析結果

這個分析結果看起來,好像我甚麼都好....

 

九型人格分析
第一型 完美主義者、完美型、改革者、改進型、秩序大使
12%
第四型 藝術型、浪漫者、自我型、憑感覺者
12%
第六型 忠誠型、忠誠型、尋找安全者、謹慎型
11%
第七型 快樂主義型、豐富型、活躍型、創造可能者、享樂型
11%
第八型 領袖型、能力型、挑戰者、保護者、權威型
11%
第三型 成就者、事業型、成就型、實踐型
11%
第二型 助人者、全愛型、助人型、成就他人者、博愛型
11%
第五型 智慧型、觀察者、思想型、理性分析者、思考型
11%
第九型 和平型、和平者、和諧型、維持和諧者
9%

2008年5月1日

倒數第二篇《錄鬼簿》

五月四號下午15:00要重播《錄鬼簿》,這忙碌了足足半年的事情,該告一段落了。

下面是給已經看過第一次,而想要重看第二次的觀眾,我們來玩「大家來找碴」:

a. 導演其實有在某一個畫面裡,那樣其實是穿幫鏡頭。請問導演在哪裡?

b. 有沒有觀眾可以完全列舉劇中所有提到的作家、書名?

c. 劇末李全新開設的書店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別意義?

d. 李全最後到底有沒有聽見書裡傳來的聲音?

製造地震的方法

事情就要結束了。謝謝網友抬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