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

合了我的胃口:建築迷眼中,橫山秀夫的《北光》

 可能是因為 2021 的台北國際書展即將開始,而橫山秀夫將會是本次國際書展的特別來賓,因此出版社開始動用資源,在網路上宣傳橫山秀夫以及他的小說新作《北光》-當我重修這篇文章的時候,2021 台北書展因為疫情已經停辦,不確定現在橫山秀夫是真的要入境,還是改以線上方式跟大家見面?

橫山秀夫說他這部小說寫了六年,可是一旦變成了電視劇,大概就是上下集,總共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我還沒有看小說,我是先完食了電視劇,而這個電視劇之所以合我胃口之處,正是因為主角是建築師。這部小說的主旨,關於漂泊,關於安定,關於家的定義。

剛才在網路上有幾頁「小說試讀」,小說裡的細節多很多,看來還是要買小說阿。

已離婚,還曾經被大型建築事務所辭退的建築師青瀨稔為委託者吉野陶太蓋了一座獨門獨戶的「 Y 宅邸」,而入選了《平成年 200 建築選》這個書裡面。使得青瀨名利雙收。可是完工後屋主並沒有住在屋內。這就是疑惑的起點:

a. 委託者吉野陶太明明一家很幸福地來找青瀨蓋房子,之後查訪的結果是在蓋房子之前,吉野已經離婚了。那為甚麼還要蓋房子?很幸福的一家,他們是什麼人?

b. 吉野委託青瀨建築師:「請蓋一棟你自己想住的房子。」於是青瀨使出渾身解數,而且還想到已經離婚的妻子,想要一棟「木頭蓋的房子」,就真的蓋出了一棟建築師自己想要住的房子。但,這個命題不是很奇怪嗎?

疑惑寫到這裡,就不破哏了。推理小說最厲害的地方是「布局」,然後最後圓回來。《北光》被宣傳為推理小說,可是這部小說當中沒有壞人,只是把故事的實情放在最後罷了。而我這個觀眾並沒有進行推理,只有一路看到最後而已...

好的,現在請讓我這個建築迷用建築角度解析:

故事的主角就是那棟入選「平成 200 建築選」的 Y 宅邸,當 NHK 提出要改編成電視劇的時候,橫山秀夫只說了一句話:「如果 Y 宅邸蓋得出來,就可以。」我猜作者寫小說的時候,應該已經把房子長得什麼樣,有一定的概念。當它成為劇中重要的景色時,它真的很不錯!坐北朝南,北方開大面窗,引入光線-這也是這部小說名《北光》的由來了。如果是東西向的房子,那麼陽光必定是刺眼的。南北向的房子才有較柔和的光線。房子的屋頂有三根「煙囪」,可是作用卻是引入光線到客廳,讓客廳的正中央有個「探照燈」的感覺。

打岔一下:我想起了我外婆家,三合院當中的灶腳。它的位置是在「正身」的角落。但不知道是誰的好點子,灶腳的屋頂竟然有兩片玻璃替代屋瓦!於是就有光引入了灶腳,也像是探照燈一樣照在灶上。因為空氣中的細微顆粒被光照射,甚至可以感覺的光是實體的存在...

「Y宅邸」採斜屋頂,防積雪;Y 宅邸的廚房設計仍然很日式,以外擴設計。Y 宅邸真的是青瀨稔心中的想望。

關於布魯諾陶特:德國建築師,不確定是否為猶太人,只知道他為了躲避納粹迫害,在 1933 年來到日本,而且住了三年。這位德國建築師對日本最大的貢獻在於以外部觀點發現了日本桂離宮的「現代價值」。桂離宮正確的讀法應該是「桂  離宮」,是日本皇室偶爾休憩的地方,建築非常簡約,沒有裝飾,只有四方白牆、木柱,看起來真的像是純白色的蒙德里安,並且與現代建築主義相呼應。陶特超喜歡桂 離宮,為了它寫了好幾本書,而他不喜歡裝飾過度的東照宮(德川家康家廟),由此形成了

桂離宮 VS  東照宮

簡約   VS  繁瑣裝飾

當然,後來有日本建築師(我忘了是誰)依此開始建立了日本文化 / 日本建築 的二元論,而且不需要說誰好誰不好:

彌生文化 VS  繩文文化,

也就是說,日本的建築,日本文化兼具有「簡約」與「繁瑣裝飾」這兩項特性。拿陶特進入小說裡,當然是因為他一生漂泊,他也一直在尋找一個家。從德國到日本,後來又拿到土耳其教職,最後在土耳其過世。而陶特對於日本建築理論建構,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再來就是小說中有意思的「藤宮春子」紀念館,採用 Y宅邸相同的概念,屋頂開光引入光線,照在藤宮春子的作品上。另外就是仿照 Y宅邸北面開大窗的概念,紀念館做了相同的設計。另外藤宮春子紀念館也採取斜屋頂,而且是由平面走上去的斜屋頂,台灣比較著名的斜屋頂應該是台東大學圖書館,因此劇中的紀念館,也趕上時代潮流了。

以上都是「只看電視劇」寫出來的東西,我覺得小說當中有更大的細節等待我去發掘。這仍然要敬佩 NHK 努力還原小說中的樣貌-

這是一次很成功的「文字轉影像」的範例。












2021年1月17日

日本的不可思議:《文豪野犬》

好啦,是我少見怪,《文豪野犬》這個漫畫早從 2013 年就在漫畫雜誌上被刊載,可是一直到這星期,我才發現在這個在 Netflix 上面的動畫。

《文豪野犬》的故事講述一群有超能力的人集結起來,成立「武裝偵探社」共同面對挑戰的故事–

這樣說來,沒甚麼稀罕,對吧?可是,如果加上文學的成分呢?

《文豪野犬》最特殊也最特別的地方,所有的角色不是跟日本文學家同名同姓,就是有文學典故。於是社長是「福澤諭吉」,社員有「太宰治」、「谷崎潤一郎」、「江戶川亂步」、「宮澤賢治」....打上引號的意思是,漫畫所繪製的形象與文學家兩者完全是不同人,可是卻借用了他們的文學作品,當成他們的「超能力」名稱。太宰治的特異功能是「人間失格」,江戶川亂步的特異功能是「推理」(這不是廢話?),宮澤賢治的特異功能是「不怕風雨」.....

這一切對我來說,我只能拍案叫絕,我從沒有想過這些「文學哏」可以是動漫的養分,我自己比較認識的是宮澤賢治與太宰治,而這些動漫人物的個性仍然借用了文學家的個性,例如「宮澤賢治」就是農夫的形象,「太宰治」動不動就想去跳河,或是欠酒錢....

簡單來說,這部動漫就是把文學家與文學家的作品當成關鍵字,套在新的故事身上。盡管新的一代年輕人可能不大會去碰觸文學了,但只要動漫的一代記得這些關鍵字,等到他們長大之後,他們將會記得這些人名與這些文學關鍵字,再回去尋找這些作品的美麗。不知道這漫畫原來的創作者,是否有這樣的野心?

這樣來說,台灣的文學作家也可以開這樣的動漫作品,可以這樣玩囉:

「賴和」的秘密武器是「一桿稱仔」,

「吳濁流」的秘密武器是「無花果」,

七等生的特異功能是變成 "消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