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0日

《錄鬼簿之五》周夢蝶先生與《還魂草》一書

與其說,我喜歡周夢蝶先生的詩,還不如說,我喜歡周夢蝶這個人,還有他背後的故事。

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吧。周公的詩裡面總有許多我沒念過的希臘神話、佛經故事、基督教天主教、詩經、陶淵明等等。這總令我想起古代,皇帝與臣子之間的對話,臣子們總要引經據典地說故事來說服皇帝,皇帝也要藉故事之名,暗示給臣子聽。就這樣,兩方高來高去,對話雙方都懂得彼此的意思,但是旁聽者恐怕不曉得。所以,念周公的詩,我總是戒慎恐懼的,雖然有些詩句會呈現出畫面,但是仍有大部份的詩句,我需要更大的慧根(或許我該念念別人對周公詩作的評論?)

由於原著小說裡提到《還魂草》這本書,我不得不想辦法找到此書瞧上一瞧。國內比較大的學校圖書館是有這本書,但是列入珍品,不外借;Y 拍偶爾也有人賣這本書,售價高到懾人,去二手書店搜尋甚久,也沒辦法在一堆書裡面找出來...

就在遍尋不著的情況下,我去了一趟花蓮騎腳踏車。當天晚上,我照著地圖,尋得一家二手書店,名為「時光」,遂決定去看看。

時光二手書店跟一般想像的二手書店有些不同,「時光」的書冊比較少,書櫃也比其他二手書店少,但是藏書的品質卻比較高,也許是精挑細選的結果;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家店的負責人,是一位年輕的女生-我一直以為是老闆的孫女在顧店。

「請問...有沒有周夢蝶的書?」其實我是不抱著希望,隨口問問的。

「周夢蝶的書?好像只有一本...」然後,這位小女生,這位老闆,她緩緩地從抽屜中拿出一本周夢蝶的書。

「還魂草!」當我見到《還魂草》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眼淚竟然是噴出來的。在台北遍尋不著的《還魂草》,我居然在花蓮找到了!

說真的,誰擁有這本書,肯定會把它當成「鎮店之寶」或「傳家之寶」。感謝「時光」的秀寧小姐,她讓我把這本書借回台北去,之後,美術Hogan 費了好大的勁做成了下面的「道具書」-聽說影印複製不能超過書本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最近,我又購買了世紀詩選-周夢蝶一書,書上是把所有周公的詩集加以整理,彙編成冊。我希望我可以懂個百分之八十,留百分之二十的「不懂」讓我與詩之間有「距離的美感」。

這本是美術製作的道具書

2008年3月13日

配樂的用途

剪接剛完成的時候,我拿給一位前輩看,前輩說:「唉呀!這可惜了,有些場次可以多個一兩秒,時間可以再延長一點點,用來渲染情緒。」聽到這裡,其實我非常忐忑不安,好像被人家說得很失敗的樣子。我甚至常常有個念頭:是不是還要回頭去剪接處調整秒數?

剪接完畢就是上音效、上配樂。以前說真的,只知道配樂是用來表達情緒用的;我還聽過迪士尼對電影音樂的看法:迪士尼認為電影音樂是「卡司之一」,所以迪士尼的動畫片對音樂要求相當高;我也聽過影評人對迪士尼配樂的嘲諷:「請在這裡哭,請在那裏笑」,所以,電影音樂扮演了一種提示作用。

而從我做這部片,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配樂的功能性。第一,就像先前我說的剪接問題,加上配樂之後,配樂可以「暗示」在這裡結束,那麼先前的問題就不存在了,等於是用配樂重新定義「Ending」;第二,加快影片的節奏,還沒上配樂以前,總會有一些無法取走的片段,聽起來只有對話,感覺「太乾」,等到配樂附上去以後,發現配樂還可以修飾節奏。

再來的功能就比較傳統了,配樂可以提醒觀眾「這裡要注意一下喔」,這樣即便是頭偏過去,臨時沒在看劇情的人,也會被音樂吸引回來。

昨天的進度已經把配樂疊上去了!在這裡要特別謝謝聶老師功力高超。不過,還是要請各位耐心等候,得要再一陣子呢!

2008年3月7日

《錄鬼簿之四》我所記得的 林燿德

很久很久以前了。可能是我念國中,還是上了專科,那時常常看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金恆煒應該是當時候的主編,龍應台的《野火集》也是當時人間副刊的常客,然後佐以林崇漢、鄭問的插圖,但是我還注意到另一個人間副刊的常客:林燿德。

記得他,只是因為他的名字特別,然後在報刊上發表的詩很長很長,占據版面好大一塊位置。而他的詩,好像要等到我念了電影系之後才開始理解。例如這一首<銀碗盛雪>,其實是可以看見一個一分鐘長度,好似介紹故宮寶物的廣告片;接著,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讀到了他的<終端機>:P1030369

……………………我
迷失在數字的海洋裏
顯示器上
排排浮現
降落中的符號
像是整個世界的幕落
終端機前
我的心神散落成顯示器上的顆粒
終端機內
精密的迴路恰似隱藏智慧的聖櫃
加班之後我漫步在午夜的街頭
那些程式仍然狠狠地焊插在下意識裏
拔也拔不去
開始懷疑自己體內裝盛的不是血肉
而是一排排的積體電路
下班的我
帶著喪失電源的記憶體
成為一部斷線的終端機
任所有的資料和符號
如一組潰散的星系
不斷
撞擊
爆炸

而他讓我感受最深的詩,是<上班族的天空>-說也奇怪,這首詩並未入選其他的詩選,只收錄在他自己的《銀碗盛雪》詩集當中,這是所有上班族都該好好讀一讀的詩作,可惜原詩太長,只能推薦各位讀者去購買《銀碗盛雪》這本詩集,但是,不知道還買不買得到?

一九九六年,林燿德因突發疾病過世,享年僅三十四歲,當時,他結婚才一年左右。他的生命很短,但是,當他寫下<銀碗盛雪> 這首詩,彷彿就是對他短暫的一生做了註解。而我,就這樣看著他的詩,看到了那「一只銀質的碗,盛滿語言如雪」。 

2008年2月22日

《錄鬼簿之三》七公分髮簪事件

髮簪大概是我們戲裡面,數一數二的重要道具。一開始的時候,美術Hogan 在網路上看到一隻素雅的髮簪,如圖所示:七公分的髮簪

這隻髮簪,我是最早看中意的,但卻是網路拍賣品。我們兩個都忘記了網路賣家的註明:長度七公分...

後來拿到手上的時候,這隻簡直是牙籤!我們只好另外尋找來源,然後,找到了這一隻髮簪:

DSCN4250

這隻髮簪有趣的地方是,它很粗,簪針是尖的,又很硬,其實還真的蠻像是古代婦女用來自衛的武器。

最後一張圖是兩隻髮簪的比較:

DSCN4256

很嚇人吧!到時候請各位觀眾盯著電視機看,這隻髮簪在戲裡面的特別意義。

先賣關子囉!

 

 

 

 

2008年2月19日

《錄鬼簿之二》原著小說與改編劇本

去年的這個時候,公共電視徵求「小說改編劇本」,我原本早早就準備了一個本子,改編自一個名小說家的短篇小說。可是四處找他不著,在得不到授權的情況下,只好另起爐灶。有一天,我在網路上閒逛,突然想起犬馬先生寫的《踏雪》,這一篇我其實已經看了四五回,越看越有趣,勾起了我改編的興趣。不過,這個故事看起來,好像不大不小-如果這個故事搞大,其實是一個蠻好的電影劇本;但如果是在公共電視的預算內拍,不知會變成甚麼樣子?

不管了,先找作者再說。我厚著臉皮,寫了個 e-mail 給犬馬先生,告訴他,我想改編他的這篇小說。犬馬先生倒也爽快,一口答應讓我改成劇本,送去參加投案。不過,這篇如果要變成好看的戲劇,大概有幾點要克服:

沒有女性角色。看起來會比較陽剛。

故事稍短,大概只能撐一個小時。

特效大概會很貴。

書店裏頭的書太雜,好像沒有扣住一個主旨。

光華商場都已經拆了。在哪裡找得到相同的場景?

在這裡就真的很感謝犬馬先生!他全然地放手讓我改編,還給了我很多意見。我在改寫成劇本時,就增加了一個女性角色,另外,我把故事重心轉移到文學傳承上,犬馬先生也欣然同意。另外就是加入女性角色後,男主角與女主角可以有其他的戲份可以發揮。最後就是特效的部分與「光華商場在哪裡」,我先不管它,等到中了再說。

結果,就真的中了,中得令我有些心煩。特效大概很貴吧?要去哪裡找光華商場?

我們最後是在牯嶺街的二手書店當主場景,把這個故事完成。特效的部分也在預算內做好,這都得要感謝製片 Hyper 的協助-山不轉路轉,既然重點已經不是「重現光華商場」,那就把這件在意的事情給忘了。我常常在籌備期悶住:原來導演就是一直做決定的人:布置一個場景要多少錢,如果換去別的場景,可以免費....等等等等。那時候心想:寫小說的人,快活多了!可以在文字裡面悠遊,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可以寫恐龍復活,可以寫超人救地球,可以寫地球末日....但是在轉換成戲劇時,就變成「臨時演員一個多少錢」這樣的問題...

戲,終於拍完了。從犬馬先生大三時候的寫的得獎小說,到中時電子報上面點閱率最高的小說,到公共電視審查通過的劇本,到真正執行劇本,真的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犬馬先生寫小說時,大概光華商場還在;這會兒,就再也不能回復了。等到時候播出,各位觀眾可以細細觀察,從小說到戲劇,這一路上故事的變化。

2008年2月9日

《錄鬼簿之一》:二十歲的眼淚與英雄旅程模式

那已經是五個月以前的事情了。去年十月份,公共電視通知我,因為有人「可能」要放棄這個人生劇展開拍的機會,要我這個備取的案子預先做準備-這真是個尷尬的境遇。別人還沒完全放棄,我怎麼開始去作準備呢?大概有兩個星期的時間,我的心情有如水井上的十五隻吊桶-七上八下。等到公視真正告訴我說「機會來了!」我卻又陷入哈姆雷特的困惑當中-要拍還是不拍呢?

我當時投件的心情,只是想學個經驗罷了。結果,正取的案子當中,有人因為劇本規模太大而放棄,也有人因為另外得了「高畫質電視節目獎勵」而放棄公視的機會。我的耳朵旁邊總有兩個黑白天使在對我說悄悄話:黑天使說「拍!」,因為機會難得;白天使說「不拍!」因為我還沒準備好,況且這個劇本,如果有電影級的預算,應該會更好看。結果是黑天使獲勝,因為要找到金主拍攝成電影,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

「拍!」黑天使的聲音一直在我腦海中。我向公共電視台回覆「我拍!」,然後,一個午後下著雨的星期三,我跟著我的師父謝老大,開車走了很遠的路,到內湖公共電視台簽約。我忽然想起神話學理論中的「英雄旅程模式」英雄旅程模式圖解 ,這是撰寫電影劇本的基本公式,懂得這個公式就可以寫《星際大戰》,《魔戒》、《超人》等等大片。而現在,我其實就是英雄旅程模式中的主角。「接受徵召」之後要「踏上征途」,路上還要「招兵買馬」,最終目的要「解救公主回家」。

那一天,簽完約,康寧路下著大雨,我開著車離開公共電視台。車上的收音機傳來陳昇的歌《二十歲的眼淚》,我想到我二十歲時候的夢想,在接近四十歲的時候實現,有一點不敢置信的感覺。我知道,簽了約以後,不拍就是毀約,我沒有回頭的機會,只有向前,向前,向前...

藉此篇部落格,先向一路陪同的謝老大,還有原著作者犬馬致謝。這部人生劇展的片名是《錄鬼簿》,如果各位讀者對於本片的故事有興趣,請到這裡看看小說原著,然後,就期待本片上檔囉!

2008年1月27日

久違了,各位讀者!

我從沒想過,竟然還會有讀者在部落格上留言,詢問我為何很久沒有上新文!嗚呼!原來我的部落格是有人看的!

好吧,讓我向各位讀者說明,這兩個月跑到哪兒去了:請先參閱之前的舊文,各位讀者就會知道,敝人小弟不才晚輩在下卑人我曾經參加去年的公共電視人生劇展徵選,結果,我得了一個「備取」的名次,其實還蠻尷尬的,因為要等到正取的名額放棄了,備取才有機會-這也是我不敢在部落格上大聲嚷嚷的緣故。

就這樣,在我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當兒,公共電視台忽然間打來一通電話,要我有所準備,因為可能有別人要放棄不拍。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當初只是去投投看,如今若真的中了,反倒手足無措。最後,終究與公共電視簽約,要拍攝一檔「人生劇展」。這個攝製團隊在十月中旬成立,兩個半月前製,一月九號開拍,而在六個小時以前宣告殺青。很神奇,對吧?因為我連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的「業界導演夢」來得太快了些。

過去這兩個月可能是我做決策密度最高的兩個月,很多事情仍然歷歷在目,但是就是過去了。而在過去的十四天拍攝期當中,每天的努力換來一身「愉快的」疲憊-很難向各位讀者述說這樣的感覺。

現在,片子殺青了,我手上有十一捲六十分鐘的母帶,正等待我剪接成七十八到七十九分鐘一集的人生劇展。也許,等我剪接的時候,很多事情會回到腦海中,我再跟讀者分享吧。

累了兩個月,該去睡囉!

2007年11月30日

花東單車行 贅語碎碎唸

十一月一號到十一月四號,我偕友人到東部去騎單車。花蓮到台東是一百七十公里,我們扣掉前一天晚上住花蓮,路途花了三天兩夜。路途的感受各人不同,得讓各位騎過才能體會。不過,我有些個人的想法,可以與各位網友分享:

「環島旅行,是台北來的人才會做的事。」

友人在花蓮的某個機車行,跟老闆借六角扳手調整座椅。老闆冷不防地用閩南語問了一句:「你們是台北來的喔?台北來的才有錢有閒環島。」

一句話直接刺入核心。我看到了兩個問題。

其一,是媒體觀點的問題,因為媒體都在台北,緊張忙碌的生活也在台北,許多台北人渴求一片樂土,所以「三一九鄉向前行」「練習曲」這些議題都是台北人發起的。當我在台東看著電視上報導「百貨公司週年慶」時,才真正體驗到「甚麼是台北觀點」-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新聞,應該放在地方新聞裡面,但是台北的媒體卻都認為,台北的新聞就是全台灣的新聞。

其二,是城鄉落差與貧富落差。旅行對大部分人而言,必然是物質富足了以後但心靈上不滿足所產生的活動。老闆問得酸溜溜的,我想,他也許反映了M 型化社會中,另外一邊族群的想法。

台九線、台十一線公路邊的商業活動

這一路上三天的時間,我們只有一次跟原住民同胞有過交易,買了烤香腸與百香果汁。他們開著小貨車,到一個國民小學的運動會場外販售。其他時間,說來慚愧,我們都是跟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交易。無論是花東縱谷、或是花東海岸線的名產名店,全部都是漢人開的。而原住民所開設的店,大多是規模不大的檳榔冷飲攤,有的還附設投幣式卡拉OK。所以,看起來,花東地區的商業活動中,中小型企業仍然可以生存,但是資本額比較大的商業活動,仍然是在漢人手中。如果是城鎮中心或是風景區,大概就是資本額超大的便利商店了。

腳踏車哲學

腳踏車是一種完全靠體力的交通工具,在踩踏之間,其實是有很多哲學在裡面的。上坡的時候使盡力氣往上騎,下坡的迎風滑行就當成是你的獎賞。騎腳踏車其實不要逞強,這是一種比耐力的活動。我在一開始的前幾天,大概就把力氣用完了,最後一天進入台東市,時速只剩下十公里。如果力氣配置妥當,那最後一天不至於這麼慘。

認真的男人女人,都很美麗

在花東縱谷,騎單車旅行的人的確變多了。火車站的行李房最知道。這群人裝備整齊,該有的都有了,然後結伴在花東馳騁。在腳踏車方面,我還是「遜腳」,因為真的懂腳踏車的人,是會拆裝腳踏車,然後帶著環遊世界-我這回還爆胎一次,牽著走大概走了五公里遠吧。不過,最後一天,一群腳踏車騎士在台東機場拆卸腳踏車,看得我目瞪口呆。其中一位長髮女生,坐在地上自顧自地拆解腳踏車,美呆了。我見過女生拿口紅,我見過女生拿畫筆,我也見過女生拿鍋鏟,或是拿掃把,但我卻從沒見過女生拿起六角扳手,將一個個螺絲卸下,細心整理自己的腳踏車。各位讀者都應該要想辦法看過一次。

 

好啦,以下是這次旅行的照片集,歡迎收看:

2007-11-01 花蓮單車之旅第一天

 

2007-11-02 花東單車行第二天

 

 

2007-11-03花東單車行第三天
2007-11-04 花東單車行第四天

2007年11月27日

悼 一位女導演之死

就像各位讀者已經知道的:有位女導演,在收工回家途中,因車禍死在高速公路上。而這也不是頭一次聽聞這類的事情了。

很久以前,有個學生幫老外到台東拍片,遇上颱風過後溪水暴漲,在強行過河途中被水沖走-這是個缺乏危機意識的例子。而更多的例子,都是像這位女導演一樣,因為疲勞而發生意外。我曾經聽聞過有位電影工作人員收工後騎機車回家,就直接撞進馬路上的開挖坑而死,家屬還希望找到有人作證,證明開挖坑當晚沒有做警告設施;近一點的是我學弟,晚上還要去趕大夜班,騎著一五零機車直接衝進砂石車底盤,新買的機車全毀,人則躺了兩個月。

而剛剛,就是剛才,我閱讀娛樂新聞,提到周杰倫在拍攝MV,早上一大早拍到隔天早上七點,足足二十四小時。

好像勞基法都管不到這個領域,是嗎?收工後,工作人員是怎麼離開現場的?

影視這個領域,好像大家都是鐵人,熬夜三天都好像是家常便飯的事情,我們自己也好像習以為常,唸書時就開始熬夜拍片,熬夜剪接。而很多後製作公司,開出的條件都是「可以加班嗎?」去應徵的同學只能抿著嘴,點點頭。

女導演之死,比較會讓大家質疑的是,她是劇組的領導者,她可以決定休息或不休息,但最後她還是自己開車-明顯就是為了省錢。省錢的議題不提,但仍然還是要提對於風險管理意識太過薄弱,全車甚至都睡著了,讓一位「兩天只睡三小時」的司機在高速公路上開...

我想要對我們同行、我們同學說:我們真的要有風險管理的想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上,我更想對我們的社會說,請給我們一個有保障、有尊嚴且工作環境合理的空間。

2007年11月15日

花東單車行 贅語碎碎唸

十一月一號到十一月四號,我偕友人到東部去騎單車。花蓮到台東是一百七十公里,我們扣掉前一天晚上住花蓮,路途花了三天兩夜。路途的感受各人不同,得讓各位騎過才能體會。不過,我有些個人的想法,可以與各位網友分享:

「環島旅行,是台北來的人才會做的事。」

友人在花蓮的某個機車行,跟老闆借六角扳手調整座椅。老闆冷不防地用閩南語問了一句:「你們是台北來的喔?台北來的才有錢有閒環島。」

一句話直接刺入核心。我看到了兩個問題。

其一,是媒體觀點的問題,因為媒體都在台北,緊張忙碌的生活也在台北,許多台北人渴求一片樂土,所以「三一九鄉向前行」「練習曲」這些議題都是台北人發起的。當我在台東看著電視上報導「百貨公司週年慶」時,才真正體驗到「甚麼是台北觀點」-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新聞,應該放在地方新聞裡面,但是台北的媒體卻都認為,台北的新聞就是全台灣的新聞。

其二,是城鄉落差與貧富落差。旅行對大部分人而言,必然是物質富足了以後但心靈上不滿足所產生的活動。老闆問得酸溜溜的,我想,他也許反映了M 型化社會中,另外一邊族群的想法。

台九線、台十一線公路邊的商業活動

這一路上三天的時間,我們只有一次跟原住民同胞有過交易,買了烤香腸與百香果汁。他們開著小貨車,到一個國民小學的運動會場外販售。其他時間,說來慚愧,我們都是跟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交易。無論是花東縱谷、或是花東海岸線的名產名店,全部都是漢人開的。而原住民所開設的店,大多是規模不大的檳榔冷飲攤,有的還附設投幣式卡拉OK。所以,看起來,花東地區的商業活動中,中小型企業仍然可以生存,但是資本額比較大的商業活動,仍然是在漢人手中。如果是城鎮中心或是風景區,大概就是資本額超大的便利商店了。

腳踏車哲學

腳踏車是一種完全靠體力的交通工具,在踩踏之間,其實是有很多哲學在裡面的。上坡的時候使盡力氣往上騎,下坡的迎風滑行就當成是你的獎賞。騎腳踏車其實不要逞強,這是一種比耐力的活動。我在一開始的前幾天,大概就把力氣用完了,最後一天進入台東市,時速只剩下十公里。如果力氣配置妥當,那最後一天不至於這麼慘。

認真的男人女人,都很美麗

在花東縱谷,騎單車旅行的人的確變多了。火車站的行李房最知道。這群人裝備整齊,該有的都有了,然後結伴在花東馳騁。在腳踏車方面,我還是「遜腳」,因為真的懂腳踏車的人,是會拆裝腳踏車,然後帶著環遊世界-我這回還爆胎一次,牽著走大概走了五公里遠吧。不過,最後一天,一群腳踏車騎士在台東機場拆卸腳踏車,看得我目瞪口呆。其中一位長髮女生,坐在地上自顧自地拆解腳踏車,美呆了。我見過女生拿口紅,我見過女生拿畫筆,我也見過女生拿鍋鏟,或是拿掃把,但我卻從沒見過女生拿起六角扳手,將一個個螺絲卸下,細心整理自己的腳踏車。各位讀者都應該要想辦法看過一次。

 

好啦,以下是這次旅行的照片集,歡迎收看:

2007-11-01 花蓮單車之旅第一天

 

2007-11-02 花東單車行第二天

 

 

2007-11-03花東單車行第三天
2007-11-04 花東單車行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