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向收看「人生劇展」的觀眾,敬禮!

五月四號星期天晚上十點許,天氣陰,梅雨季節來臨前。因為老婆大人覺得肚子有點餓,我們兩個就到家附近的一間小吃攤,想要稍微塞點東西進肚子。這家小吃攤其實蠻大的,位在馬路轉角,大概有三十個座位,最重要的是:這家小吃攤有兩部電視機。正因為有兩部電視機,我是這麼真實地感受到星期天晚上的收視率,競爭得如此激烈。

小吃攤的兩部電視機,一部放映的是《命中註定我愛你》,另一部電視機放映的是《翻滾吧!蛋炒飯》。五月四號的晚上,後者是新上檔的節目。我還發現《翻滾吧!蛋炒飯》連續放映了三十分鐘才進廣告。就在這時,我想到了人生劇展。我向老婆問道:「如果我們要求店家轉台看『人生劇展』,不知道會怎樣?」

我也想到我自己的片子上公視的日期:那是四月二十號,直樹跟湘琴就快到了完結篇,《命中注定我愛你》也剛上檔不久。況且人生劇展還要面對電影台、日本台、體育台、新聞台、這樣瓜分下來,公共電視的收視率不就.....?

我更想到了人生劇展的觀眾們。你們在哪裡?你們應該不是在任何公共營業場所裡。有酒吧是一直播放體育台的,也有美髮場所不停播放音樂台,速食業是跟某些新聞台簽約,24小時的健身中心看的可能是財經台...-而公視呢?

人生劇展的觀眾們,你們是跟誰在看人生劇展的?你們是誰?你們的身分是什麼?你們應該不是喜歡看偶像劇的那一群,你們也沒有選擇看HBO,或是日本台,或是體育台。你們應該是一群喜歡戲劇節目的人,你們的人數很少,但是你們的回饋很大。你們家有幾部電視機?你們是透過地方有線電視網收看公視,還是數位電視盒?這關乎到選擇多寡的問題。連續幾個問題下來,好像我都很難去捉摸,喜歡看公視「人生劇展」的觀眾群,你們的樣貌、特定範圍等等....

如果有機會,我倒是非常願意見見收看人生劇展的朋友們。因為有了你們,人生劇展這個園地才能逐漸成長、茁壯....

敬禮!

2008年5月3日

九型人格分析結果

這個分析結果看起來,好像我甚麼都好....

 

九型人格分析
第一型 完美主義者、完美型、改革者、改進型、秩序大使
12%
第四型 藝術型、浪漫者、自我型、憑感覺者
12%
第六型 忠誠型、忠誠型、尋找安全者、謹慎型
11%
第七型 快樂主義型、豐富型、活躍型、創造可能者、享樂型
11%
第八型 領袖型、能力型、挑戰者、保護者、權威型
11%
第三型 成就者、事業型、成就型、實踐型
11%
第二型 助人者、全愛型、助人型、成就他人者、博愛型
11%
第五型 智慧型、觀察者、思想型、理性分析者、思考型
11%
第九型 和平型、和平者、和諧型、維持和諧者
9%

2008年5月1日

倒數第二篇《錄鬼簿》

五月四號下午15:00要重播《錄鬼簿》,這忙碌了足足半年的事情,該告一段落了。

下面是給已經看過第一次,而想要重看第二次的觀眾,我們來玩「大家來找碴」:

a. 導演其實有在某一個畫面裡,那樣其實是穿幫鏡頭。請問導演在哪裡?

b. 有沒有觀眾可以完全列舉劇中所有提到的作家、書名?

c. 劇末李全新開設的書店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別意義?

d. 李全最後到底有沒有聽見書裡傳來的聲音?

製造地震的方法

事情就要結束了。謝謝網友抬愛!

2008年4月22日

答覆有關《錄鬼簿》的問題

其實,我是很想寫KUSO 版本來回答各位觀眾的。為了不要讓觀眾以為我在呼攏,還是嚴肅一點回答觀眾比較好。

三個老人的意義?

老實說,我個人是不想說清楚的。我比較傾向開放的方式,讓觀眾自行解讀。但公共電視的編審人員說,「一定要給一個說法」,看來,他們真的比較有經驗,倘若沒有給一個好答案,觀眾是不肯善罷甘休的。我曾經真的有想要請作家來串場,但是那樣恐怕有「消費作家」之嫌,若請真正的余老或夢蝶公來,他們就一定要發揮更大的功效,而不是繞一圈書店走出去。

曉蕙在墳區如何回家?

這個問題牽涉比較廣一點。有兩個層面:劇情上,是誰叫誰走開?因為這也可以設計成「李全叫曉蕙走開」。照當時情境,必然是「曉蕙要李全走開」。另外一個就是技術問題了:走開的方式。我們也曾經想過要在車上吵架,邊開車邊吵架,或是曉蕙叫一部計程車在後面追,兩部車共同停在紅綠燈前,等綠燈一亮,兩部車往不同的方向走等等。但是最好的選擇就是這樣,其他的選擇會拖長時間,觀眾可能不耐,也會影響後面的情節,還有全片的時間長度。

至於曉蕙是如何回家的?這真的不是本片重點,觀眾一定有智慧把斷裂的劇情連接起來。

關於小提琴曲《覓》

這首曲子是特別為本片打造的,寫劇本的時候,我就有考慮來個中西合璧,用這樣的方式呈現。寫完劇本才發現「完蛋了!」這真的是高難度的要求,各位頂多聽過陳美用小提琴跟爵士鼓、現代音樂搭配,各位一定沒聽過小提琴「必須」跟鑼、鼓、鈸搭配演奏。寫曲的女孩-更正,應該尊稱「寫曲的老師」,是曾經替舞台劇《人間條件二》、《人間條件三》寫配樂,還有其他綠光劇團的劇寫配樂的聶琳,《錄鬼簿》片中的所有配樂都是她獨力創作的。如果你有注意到本片的配樂的話,你應該會聽到很多種不同的風貌:中國式的鑼鼓、爵士樂、還有像彼得與狼一般的黑管。聶琳本身學長笛,所以李全看書那段有特別用了三拍子的長笛。我只能說,我應該是上輩子積了陰德...

所以,不好意思,《覓》這首曲子,外面絕對買不到。

關於李泰白的身分背景

原著小說裡面,書店老闆是大學退休教授,但我覺得退休教授飽讀詩書,太理所當然了。改編的劇本裡面把二手書店老闆變成了來自民間,學歷連小學都沒畢業,但是靠著念私塾,在歌仔戲班抄寫劇本,最後自修而成為滿腹經綸的人。很可惜,因為片長時間不夠,我們只好把李泰白的身分模糊掉,只是寫新聞稿的人仍然是以小說內容為準。

關於結局

有網友不喜歡 Happy Ending 的版本,我想也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搞藝術文學的總是孤獨的,不被了解的,但是Happy Ending 應該是大部分觀眾想要的版本,我可不敢像《出逃的公主》那齣戲一樣,膽敢將男主角賜死。但曾經有過的結局選項如下:

結局選擇一:導演很想要這樣演

一名短髮女子,目光炯炯有神地來到李全的新店面,想要應徵工讀生。李全問他念過的書有哪些,女子說,她念過邱妙津的《鱷魚手記》、陳克華的《我撿到一顆頭顱》、白先勇的《台北人》,蔣勳的《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

但是這個梗很不好,會笑的人很少,而且只有作家之間有隱約的關連性,書本之間一點也沒有關連性。犬馬先生也不希望把念文學的人搞到如此地步。

結局選擇二:女主角很想這樣演

曉蕙拖著一個行李箱,跟她的好同學故意路過李全的新店面。女主角向內張望,李全正在招呼客人,沒有發現她。曉蕙的好同學開口說:「走吧,要早點到機場,不然會來不及。」曉蕙一直眼看著店內,卻不得不上車,走了。

所以,女主角比我強,她願意演出一個殘缺的結局。她認為,淡淡的悲傷很美。

結局選擇三:就是現在各位看到的結局模式。現在的模式不只是 Happy Ending,也有循環輪迴的意味在裡頭。

 

 

還有其他問題嗎?

2008年3月30日

他們,被記載在我的《錄鬼簿》上

-謹向在文學路上努力不綴的人致敬

「是恐怖片嗎?」這是很多人聽到片名之後的第一個反應。

「呃…這部片有些愛情元素…再加上一些動畫…還有好聽的主題音樂…然後主要談的是文學…」

「……………。」

我知道,提問的人肯定摸不著丈二金剛頭腦。這是一部沒有辦法用類型電影歸類的戲劇。

《錄鬼簿》是一本元朝時候所寫的工具書,主要是羅列當時劇作家的姓名、籍貫、還有著作等等。時至今日,這本書仍然是研究元代戲曲源流的重要著作,《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作者就列在《錄鬼簿》當中。不過,這本書的精華,卻是在序文當中。作者鍾嗣成寫道:「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雖生,與已死之鬼何異?」鐘嗣成不但藉此批評醉生夢死之人,也希望他的劇作家朋友們,以及他們的著作可以被後世認識,傳頌。張輝誠先生墨寶

如果這本鍾嗣成的手稿還存在著,而且就在台灣民間流傳著,有沒有可能?這樣有趣的假設構成了我改編的主軸。首先還是得感謝短篇小說<踏雪>的原作者張輝誠先生,其實在他這篇小說中,「錄鬼簿」這三個字只提起了兩次。張輝誠先生給了我完全的自由度,讓我用這本書貫穿整部戲。另外,原來的故事重點在於對於時光消逝這件事情的感慨,我則把重心轉向文學與傳承這樣的命題。

「文學有甚麼用?文學還不是大學時候用來騙女生的工具。文學能吃嗎?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這句話不但是劇中人的台詞,而且也是大多數人對藝術創作者的疑問。我們劇組在拍攝期,總愛把自己的職務名稱拿來取代「文學」二字,然後再大聲念一次。在大家哈哈大笑之後,又會回到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拍到後來,我深深的感覺到,「錄鬼簿」這部片不就是要記錄像這樣可愛又努力的一群人嗎?IMG_4655

 

說起來,這部片就是我「私人的錄鬼簿」。藉由此片,向我景仰的文學家致敬,他們豐富了我前半生的生命。另外還要偷偷告訴各位觀眾:可別太早在片尾上字幕時候就轉台!

最後,謹以鍾嗣成文章中的片段做為結束:

「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

小說<踏雪>請看這裡

 

 

(本文應宣傳之需,被刊登於《公視之友》 2008.04 之上)

《錄鬼簿》首映日期:2008.04.20 星期天晚上 22:00 於公共電視台「人生劇展」時段

2008年3月20日

《錄鬼簿之五》周夢蝶先生與《還魂草》一書

與其說,我喜歡周夢蝶先生的詩,還不如說,我喜歡周夢蝶這個人,還有他背後的故事。

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吧。周公的詩裡面總有許多我沒念過的希臘神話、佛經故事、基督教天主教、詩經、陶淵明等等。這總令我想起古代,皇帝與臣子之間的對話,臣子們總要引經據典地說故事來說服皇帝,皇帝也要藉故事之名,暗示給臣子聽。就這樣,兩方高來高去,對話雙方都懂得彼此的意思,但是旁聽者恐怕不曉得。所以,念周公的詩,我總是戒慎恐懼的,雖然有些詩句會呈現出畫面,但是仍有大部份的詩句,我需要更大的慧根(或許我該念念別人對周公詩作的評論?)

由於原著小說裡提到《還魂草》這本書,我不得不想辦法找到此書瞧上一瞧。國內比較大的學校圖書館是有這本書,但是列入珍品,不外借;Y 拍偶爾也有人賣這本書,售價高到懾人,去二手書店搜尋甚久,也沒辦法在一堆書裡面找出來...

就在遍尋不著的情況下,我去了一趟花蓮騎腳踏車。當天晚上,我照著地圖,尋得一家二手書店,名為「時光」,遂決定去看看。

時光二手書店跟一般想像的二手書店有些不同,「時光」的書冊比較少,書櫃也比其他二手書店少,但是藏書的品質卻比較高,也許是精挑細選的結果;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家店的負責人,是一位年輕的女生-我一直以為是老闆的孫女在顧店。

「請問...有沒有周夢蝶的書?」其實我是不抱著希望,隨口問問的。

「周夢蝶的書?好像只有一本...」然後,這位小女生,這位老闆,她緩緩地從抽屜中拿出一本周夢蝶的書。

「還魂草!」當我見到《還魂草》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眼淚竟然是噴出來的。在台北遍尋不著的《還魂草》,我居然在花蓮找到了!

說真的,誰擁有這本書,肯定會把它當成「鎮店之寶」或「傳家之寶」。感謝「時光」的秀寧小姐,她讓我把這本書借回台北去,之後,美術Hogan 費了好大的勁做成了下面的「道具書」-聽說影印複製不能超過書本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最近,我又購買了世紀詩選-周夢蝶一書,書上是把所有周公的詩集加以整理,彙編成冊。我希望我可以懂個百分之八十,留百分之二十的「不懂」讓我與詩之間有「距離的美感」。

這本是美術製作的道具書

2008年3月13日

配樂的用途

剪接剛完成的時候,我拿給一位前輩看,前輩說:「唉呀!這可惜了,有些場次可以多個一兩秒,時間可以再延長一點點,用來渲染情緒。」聽到這裡,其實我非常忐忑不安,好像被人家說得很失敗的樣子。我甚至常常有個念頭:是不是還要回頭去剪接處調整秒數?

剪接完畢就是上音效、上配樂。以前說真的,只知道配樂是用來表達情緒用的;我還聽過迪士尼對電影音樂的看法:迪士尼認為電影音樂是「卡司之一」,所以迪士尼的動畫片對音樂要求相當高;我也聽過影評人對迪士尼配樂的嘲諷:「請在這裡哭,請在那裏笑」,所以,電影音樂扮演了一種提示作用。

而從我做這部片,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配樂的功能性。第一,就像先前我說的剪接問題,加上配樂之後,配樂可以「暗示」在這裡結束,那麼先前的問題就不存在了,等於是用配樂重新定義「Ending」;第二,加快影片的節奏,還沒上配樂以前,總會有一些無法取走的片段,聽起來只有對話,感覺「太乾」,等到配樂附上去以後,發現配樂還可以修飾節奏。

再來的功能就比較傳統了,配樂可以提醒觀眾「這裡要注意一下喔」,這樣即便是頭偏過去,臨時沒在看劇情的人,也會被音樂吸引回來。

昨天的進度已經把配樂疊上去了!在這裡要特別謝謝聶老師功力高超。不過,還是要請各位耐心等候,得要再一陣子呢!

2008年3月7日

《錄鬼簿之四》我所記得的 林燿德

很久很久以前了。可能是我念國中,還是上了專科,那時常常看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金恆煒應該是當時候的主編,龍應台的《野火集》也是當時人間副刊的常客,然後佐以林崇漢、鄭問的插圖,但是我還注意到另一個人間副刊的常客:林燿德。

記得他,只是因為他的名字特別,然後在報刊上發表的詩很長很長,占據版面好大一塊位置。而他的詩,好像要等到我念了電影系之後才開始理解。例如這一首<銀碗盛雪>,其實是可以看見一個一分鐘長度,好似介紹故宮寶物的廣告片;接著,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讀到了他的<終端機>:P1030369

……………………我
迷失在數字的海洋裏
顯示器上
排排浮現
降落中的符號
像是整個世界的幕落
終端機前
我的心神散落成顯示器上的顆粒
終端機內
精密的迴路恰似隱藏智慧的聖櫃
加班之後我漫步在午夜的街頭
那些程式仍然狠狠地焊插在下意識裏
拔也拔不去
開始懷疑自己體內裝盛的不是血肉
而是一排排的積體電路
下班的我
帶著喪失電源的記憶體
成為一部斷線的終端機
任所有的資料和符號
如一組潰散的星系
不斷
撞擊
爆炸

而他讓我感受最深的詩,是<上班族的天空>-說也奇怪,這首詩並未入選其他的詩選,只收錄在他自己的《銀碗盛雪》詩集當中,這是所有上班族都該好好讀一讀的詩作,可惜原詩太長,只能推薦各位讀者去購買《銀碗盛雪》這本詩集,但是,不知道還買不買得到?

一九九六年,林燿德因突發疾病過世,享年僅三十四歲,當時,他結婚才一年左右。他的生命很短,但是,當他寫下<銀碗盛雪> 這首詩,彷彿就是對他短暫的一生做了註解。而我,就這樣看著他的詩,看到了那「一只銀質的碗,盛滿語言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