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

細數銀幕上的血腥與暴力

各位不知道是否聽過《八達樓子》這部電影?好久好久以前了。故事的內容是敘述八個軍人留下死守,以掩護大批軍隊轉進的故事。這部電影的主旨當然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但我要說的是,我就是大概小學七歲的時候,在這部電影中,看見一顆頭顱,高高掛在竹竿上。

那時還沒有電影分級制度。

之後,小舅迷上李小龍,帶我到戲院看李小龍的《死亡遊戲》。眾所皆知,李小龍是來硬的,動不動就會牙齒橫飛;我那時年紀小,總覺得被挨打的人,真是慘。我那時候真的不懂:觀眾們看見電影裡面有人被打,還鼓掌叫好,這是什麼心態?

上了大專,最經典的暴力血腥電影該算是《魔鬼終結者》與《機器戰警》。魔鬼終結者是機器外包覆生化組織,所以戲中他可以自行剖開手臂修理,把壞掉的眼珠自行挖去。機器戰警則是人被改造成機器,有一幕是機器戰警被壞人鋸成兩半,讓觀影的我們仍然相信那是在鋸一個人的身體。

而最近,Discovery channel 所播出的紀錄片當中,重現邵氏電影風華。我才發現:張徹導演在拍攝武俠片時,還曾經把「五馬分屍」重現給觀眾看:五匹馬拉著一個紅布裹著的物品,一聲令下,五匹馬跑向五個方向,每匹馬後面都拖著一塊東西.....

夠嚇人了吧。

電影看越多,反而覺得對血腥與暴力鏡頭的忍受程度越大,這也許跟我學電影有關,先天上就覺得「那是假的」。不過最近讓我讚嘆不已的是公共電視影集《NCIS》,每一集幾乎都有屍體躺在解剖台上,每一次在光亮的解剖室中,法醫達子總是代替屍體訴說「它」的故事。對於這些經得起檢驗的近距離特寫,我只能驚呼:「這是怎麼做到的?」很可惜,可能是因為電視尺度的關係,重播時都加上了馬賽克。

現在的我,大概看噴血漿都已經沒感覺了。我可能還會比較哪部電影電視的血漿比較真實。真的嚇到我的是《辛德勒的名單》,有一幕是德國納粹軍人對著猶太人射左輪手槍,扣板機卻一直是空發,軍人就一直扣,一直扣,扣到發射出子彈為止.....................

這個鏡頭沒有血。但這是到目前為止,對我而言,這是最駭人的畫面。原來,血腥與暴力的鏡頭可以沒有血,而動作、言語、意識形態內的血腥與暴力,那才是深深植入民心的恐懼武器。

2007年3月4日

「第二個故事」的奇蹟

 

The evolution of interactive media means the story no longer flows in one direction, from the one to the many. We provide the characters, the stage, music, information, imagery and atmosphere that visitors use to weave their own story. The narrative is only visible in hindsight, when we piece together the visitor’s path through our work—the path that was their history, their story. This is the second story.” —Brad Johnson, Creative Director

說這句話的是美國《第二個故事》互動公司的創意總監,也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brad Johnson。在他的想法裡面,傳統的直線敘述故事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閱聽者的需求,現在必須有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故事」。於是,《.第二個故事》創意公司便因此理念而創立。那麼,他們是靠什麼「說故事」的呢?

他們用網站說故事。換句話說,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項目,是網站設計。

說來令人驚訝。這家公司的創立日期是一九九四年,到今年就已經滿十三年了,他們還算是網路事業的先鋒者,卻能在網際網路的事業浪潮中屹立不搖。而到今天為止,《第二個故事》手上的客戶都在美國的文化與教育界佔有重要的地位:太空總署、柯達伊士曼、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 Channel,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nike,美國任天堂,維京音樂(美國),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換句話說,只要你上的網站是關於美國的教育與文化網站,你很有可能看到的就是Second Story Interactive studio 所製作的網站。他們所設計的網站,在網頁設計的領域中,享有極高的讚譽,也是網頁設計者心目中的經典。

那麼,這家公司跟其他的網頁設計公司有何不同?

「主要是對工作的熱情。」另一個創辦人Julie Beeler說,她喜歡跟熱情的夥伴一起工作,甚至喜歡晚上十一點鐘還收得到客戶或是工作夥伴所給的創意。另外就是對製作內容的熟悉:因為他們的客戶所要求製作的網站,絕大部分都是專題性的報導或是教育資料,這使得他們還沒開始製作網站時,就必須花時間去「消化」客戶所給的內容,從而創造出「第二個故事」的方法。

還有,就是他們對工作成品的尊重,把每一件網站作品都當成是一件藝術品。在他們的網站上面,他們保留了從一九九四年以來,他們的重要網站作品的超連結。除了紀錄其他媒體所給予的獎項及讚美以外,還紀錄了當時候的工作夥伴、設計的理念以及使用的技術。對於他們而言,他們賦予網站的意義早已超越一般人的認知。

好了,介紹就說到這兒,請讓我帶大家去看看他們所設計的網站吧!

九一一事件紀念網站:這是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所委託設計的網站,算是官方性質的紀念網站。這個網站是以資料庫的形式建置,可以找得到現有已經保存的物品。此站最大的創舉在於「收集聲音故事」,有很多人說出他們的九一一故事,並放至於網站中。

蔭餘堂:安徽省黃山市的一間民宅,本姓黃,建於清朝,有兩百多年歷史。美國的一家私人博物館買下它,經過六年的時間,在2003年,搬到美國東北的薩樂姆市重新開放。網站中的最大特色,是以 3D 方式介紹房屋建築結構。

普林斯敦大學藝術博物館網路互動版:將藝術博物館的館藏在網路上展示。

珍珠港事件紀念網站:國家地理頻道委託製作。最出色的製作該算是右上角的攻擊地圖(Attack Map)。

老實說,他們所設計的網站每一個都是經典,是每一個網頁設計者所追求的目標。而網站管理者或是網頁設計者也應該體認到自己的工作:

我們是文化工作者,是媒體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

Second Story Interactive Studio

2007年2月28日

Stingray,我的英文名字

「好特別的英文名字!」這是每個人拿到我的名片以後的第一個反應,而且多數人試圖唸出發音:有人唸"Stin-gray",但是,"Sting-ray" 才是對的。

這又得要說到從前。在我國中的時候,每週日中午都有影集在中視播出,前者就是霹靂遊俠,接著的電視節目的也要叫做霹靂XX。因此,這部影集叫《霹靂火》,英文片名是《Stingray》。

劇中Stingray 是一位中情局退休的私家偵探,打過越戰,因不明原因退役。他開的車是雪芙蘭 Corvette Stingray,他戴黑色墨鏡穿黑色皮衣;他接客戶的案子不收費,可是卻告訴客戶一句話:「你欠我一個人情。」因此,在劇中,有人願意借他車開,有人願意為他偽造證件。更有甚者,有人願意為他擋子彈。那一集電視節目中,挨子彈的的人倒在Stingray 懷裡,語氣微弱,嚅嚅地說:「我這樣還你人情了嗎?」

看吧。有價碼的東西好談,人情是最難還的。除此之外,劇中刻意設計的場景都以夜戲較多,霓虹燈管的倒影流動在汽車金屬表面上,煞是好看。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我的名字也要叫 Stingray,我也要叫我的朋友們「欠我人情」。

一直到了一九九八年,同事去泰國玩,買回幾個皮夾向我炫燿:「這是Stingray 的皮去製作的!」我才知道,原來Stingray 是一種水中生物-魟魚。這種魚像是長了兩片大大的翅膀,在海底滑翔。各位如果有看《海底總動員》的話,仔細看 Mr. Ray 的長相就知道啦。兩千零六年,澳洲的動物星球主持人被魟魚刺死,這才使我的名字響亮起來。但願以後在某處的百科全書上,能看見下列的條目:

Stingray (n.): 1986 年的美國的偵探電視影集《霹靂火》

Stingray (n.): 1966 年英國的木偶電視影集《霹靂艇》

Corvette Stingray(n.) : 1971 年雪佛蘭所生產的跑車

Stingray (n.): 魟魚,形似太空飛碟。

Stingray Lien(n.): 一個認真生活,努力寫部落格的人。

2007年2月27日

又有新玩具-Krasnogorsk-3 電影攝影機

各位看倌!照過來照過來,大家靠近一點,又到了介紹我的新玩具的時間了!麻煩請快遞從後台把東西推出來:看到沒有,這是一個黑色的皮箱,感覺上有點舊。現在讓我把這個皮箱的扣鎖打開,取出裡面最重要的東西,慢慢拆開泡泡袋....各位看啊!這是一部電影攝影機,蘇聯製,堅固耐用,純機械式,惡劣氣候下不怕故障。請各位掌聲鼓勵!!後面的不要擠,不要擠,警衛,快叫警衛來,有人衝上台來,搶劫,搶劫啊......

放心好了,這種情形絕對不會發生。現在大家都喜歡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誰還會去慢慢裝底片,測量焦距再拍攝?

我就會。

這其實跟沖泡咖啡然後再喝是一樣的道理。有人買三合一咖啡,撕開包裝隨沖隨喝;有人買咖啡豆回家,手工磨豆再找山泉水,用過濾壺沖泡。更有甚者玩「冰釀咖啡」,衝天高的玻璃管柱底下放著咖啡壺,盛滿一壺好似需要一年。說穿了,我們都是要那個過程-越繁複的過程會把事情給儀式化、神聖化。

這部電影攝影機是鼎鼎大名的K3 攝影機-其實還有 K1,K2,K4的型號,只是 K3 比較有名氣。說起來還是要感謝列寧還有蘇聯共產黨,他體認到電影可以成為宣傳共產主義的工具,所以大力扶植電影產業,也造就了獨樹一幟的電影理論。想想看:在冰天雪地製造的電影攝影機,一定很耐用。這部攝影機全機身是鑄鐵打造,無論握舉都有厚實的感覺。動力是發條,扭緊就可以拍攝三分鐘。沒錯!就只有三分鐘,拍完三分鐘之後,就得拿個暗袋,把整部攝影機套起來,卸下拍完的片子,再裝上未拍的底片。如果使用機器得心應手的人,可以拍出很棒的電影質感;如果不會拍,那也可以拍到一些像刮片、焦距不準、跳格等等電影才會有的「特效」。各位有看過伊恩萊特的《勇闖天涯》嗎?如果有注意的話,裡面就有用到電影攝影機與電子攝影機作畫面質感的交叉運用。

因為只能拍攝三分鐘,所以這部電影攝影機大概原先就預設好使用目的,是給家庭攝影與初學攝影的人使用。我在網路上查了一會兒,朝陽科技大學的傳播藝術系也買這種機種給學生電影攝影用呢。而最有趣的是那些在 eBAY 上頭的賣家,總是說 Spike Lee 喜歡用這台。現在,當我手上舉起這台攝影機的時候,我總有多重想像:

我很像是前蘇聯蘇維埃真理報的記者,負責拍攝第三國際聯盟大會的畫面給友邦波蘭、東德、古巴、捷克、南斯拉夫宣傳....

我又很像是剛剛買到攝影機的蘇聯中階軍官,我要回家去拍攝我的孩子在練習「紅色十月革命紀念遊行」的情況....

我更像是一個回到大一大二的學生。透過這個攝影機,我即將要開始探索我的世界.....

.............................。

2007年2月24日

好書推薦:愛上波特小姐

書的封面

對於學電影的我而言,我很喜歡尋找「電影幕後紀實」這一類的書籍。之前我家就有兩本書:《推手-一部電影的誕生》(遠流)、《飲食男女-電影劇本與拍攝過程》(遠流),這兩本書最大的好處是「附贈劇本」使得書籍本身的保存價值提高,只可惜印刷採黑白的,擺明了是以文字為主。《推手-一部電影的誕生》第一二八頁,對一張照片註明「穿紅衣者為全美武術太極拳冠軍」,我還是不清楚是哪一位。

我最近新購一本《愛上波特小姐》(《The Making of Miss Potter》,中文版發行為青林國際出版公司》)是近年來少見在台灣出版的電影幕後紀實,而且整本都是彩色印刷!這對喜好研究電影服裝、道具、場景的人有莫大幫助。雖然只有薄薄的九十五頁,但書中大量的照片卻被我視為瑰寶。

本書實際呈現了一個劇本從開拍到呈現所經歷的漫長旅程:一九九四年,專寫百老匯舞台劇的莫特比開始透過經紀人出售此一劇本,而且第一次就賣到兩萬五千美元;後來聽說取得劇本的人有意大肆改寫,嚇壞了劇本原作者,結果用六萬五千美元買回。唉!自己寫的劇本還要用兩倍多的價碼買回。一直到 2003 年,這個劇本才引起製片家的興趣。但是從「決定要拍」到「開拍第一個鏡頭」又是一番波折。製片者尋找主要演員、導演,可是這些重要職務的人也都各有盤算。主要演員盤算接拍此片是否對其地位有利?而製片者也要考量演員價值與攝製成本。畢竟,這是一部兩千五百萬美元製作成本的電影。等到這部片拍下第一個鏡頭,已經是 2006 年二月了。

提到製作成本,不能不提到書中所提及的影片贊助單位:曼島影片委員會,我查過地圖,曼島是位於英國本土與愛爾蘭之間的小島,不屬於英國,但屬於大英國協的會員國。這個官方單位贊助了四分之一的攝製經費,條件是影片必須有二分之ㄧ在曼島拍攝,使得曼島的餐飲業、租車業、旅館業都因為拍片受惠,而更大的影響在於觀光業。這也是看書才能學習到的官方贊助辦法。

這本書裡面也有外行人有興趣的部份:馬車架在大型拖板車上,以便拍攝乘客的動態;女演員的服裝裡面撐了許多墊片以便撐起二十世紀初的服裝;口音教練訓練芮妮齊薇格這位德州女孩說英國腔...但這本書裡給我的最大影響是以下這句話:「在電影這個行業裡,有權利說『不』的人太多了。很少人有權利說『好』,而且言而有信。假如每次有人說『我不想拍這個電影』我們就停止的話,那就永遠都拍不成了。』這是本片的製片所說的話,而且也是我閱讀這本書所得到的最大收穫。

謝謝青林國際出版公司能夠發行這樣的書,因為這在台灣書市實在是鳳毛麟角。最後,如果各位讀者手上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還有《悲情城市》兩部片的拍片紀實書的話,歡迎留言給我,那是我目前最有興趣想要了解的部份。

2007年2月12日

日本導演伊丹十三


前言

一九九七年自盡的導演伊丹十三,是日本當代最具知名度,也能夠替日本打開國際市場的導演。他的風格較為海外所接受,而沒有一般日本電影中神秘而富有哲理的感覺。伊丹十三雖然作品不多,但是因為他的作品直接指向日本社會的黑暗面,而被稱為「日本電影的良心」。

伊丹十三的生平

伊丹十三生於1933年日本京都,父親也是導演,專門拍日本武士電影。在伊丹成為電影導演之前,他做過的工作有拳擊手、散文作家、脫口秀演員、戲劇表演演員。1985年,他已經五十歲了,才發行他的第一部作品:『葬禮』。在他短短的創作生涯中,伊丹一共拍了十部電影。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日本八卦週刊報導伊丹十三背叛妻子,與某女明星有染,過不久,伊丹十三在他自己的辦公室八樓,以跳樓方式自盡,並留下一句話「我要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伊丹十三是因為這件事情而自殺。而最近有此一說:伊丹極有可能遭黑社會仇殺,但無法證實。

伊丹十三的風格

日本曾經有一種電影稱之為「庶民電影」,大家比較知道的庶民電影像是一百多集的「男人真命苦」,也就是說這種電影是拍攝老百姓的生活,且以較便宜的電影票價賣給一般老百姓。而伊丹十三的電影風格是從這種電影風格脫胎換骨而來。在伊丹拍片的年代,正好是日本經濟最強盛的年代,但伊丹並不想拍出歌功頌德,讚盛日本的繁榮;反倒是他在片中都是以直接的手法,直接刺入日本人的虛偽。伊丹也以電影直接檢視日本的社會問題,如宗教,政治人物,黑社會,右派之間的關係。1992年,在「民暴之女」的首映會外,伊丹遭受到攻擊,臉上被劃了一刀。因為這部電影直接講述日本黑社會幫派的惡行惡狀。這在日本電影界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提到伊丹十三,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宮本信子。伊丹十三片中的女主角,大部分由她來擔綱。換句話說,絕大部分是伊丹十三替他的妻子量身打造角色。

伊丹十三的作品概述

伊丹的第一部作品是「葬禮」,藉由一名長者的死亡,家人團聚的時候,檢視整個日本家庭的互動與荒謬性。開著進口轎車的日本和尚,是戮破日本財氣社會的關鍵。伊丹的第二部片,也是廣為人知的片子是「蒲公英」,講述寡婦開拉麵店的故事。雖然以美食為主題,可是伊丹仍然可以用餐廳中行為的互動,點出日本人的虛偽。

伊丹其他較為人知的影片是「女稅務員」以及「民暴之女」。「女稅務員」是透過查稅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日本社會共生的一個齷齚結構:財團,政壇派系人物,日本地方宗教派系,還有日本黑社會。雖然日本老百姓鼓掌叫好,卻也埋下了伊丹跟日本黑社會摩擦的遠因。一九九二年,民暴之女上映,故事說的是如何把黑社會份子在飯店長期白吃白喝,唯有靠一個女律師才能把他們趕走的故事。首映當天,伊丹便遭日本黑社會攻擊,臉部被劃傷。

大概是伊丹的影片長期以他的妻子宮本信子為女主角,伊丹的片子裡多少也帶點女性主義的影子。像「女稅務員」與「民暴之女」,在片中,連男生都不敢出面解決問題,唯有一位女性敢站在眾人面前。

誰影響了伊丹十三?

想來影響伊丹最大的,該是他多采多姿的工作經歷。早年他當過拳擊手,相聲編劇,演員等。他也在美國電影中露過臉,從而了解美國的拍片模式。

另外,伊丹十三的妹妹嫁給了日本文壇巨擘大江健三郎,這讓伊丹開啟了一扇文學的窗。不過,我認為伊丹是個觀察很敏銳的創作者,他看到了日本社會的另一面,並且敢言人所不敢言。這是他值得尊敬的地方。

伊丹十三影響了誰?

伊丹十三的作品中,最有影響力的片子該是「蒲公英」。本片不只陳述美食的製作,更重要的是,它闡述了日本人的執著與追求完美,即便是製作一碗拉麵,背後的心血是難以計數的。伊丹也藉本片對自己民族的虛榮個性做了精闢的剖析。全世界的觀眾都從「蒲公英」中了解到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伊丹十三:藝術家

伊丹的特點,就在於伊丹敢在日本的太平盛世時,甘冒大不諱來講述日本社會的問題,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大家都願意做喜鵲,沒人願意做烏鴉。伊丹也願意藉由電影來側寫日本民族的性格,當然這有好有壞。我想伊丹十三做了一個藝術家的典範之一:他背負了他自認為的社會責任。

伊丹十三作品選集

伊丹的片子全部都是黑色喜劇或反諷喜劇。在以下的影片中,伊丹十三要帶領我們去看到日本上流社會醜態。日本的保皇派(右派),財團,黑社會,他們一直都認為:日本是因為他們而有今天。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女稅務員,1987

女稅務員剛被拔擢,但是要去負責一個棘手的稅務案:有一個有權有錢的大亨,簡直是逃稅的藝術家。女稅務員不但要催繳到底,同時,由於日本政府政策上的壓力,女稅務員自己也有了工作危機...

女稅務員二,1988

女稅務員帶著新徒弟去查建設公司的稅。在追查過程中,女稅務員發現了建設公司跟黑社會勾結,壓榨拒絕改建的屋主,賺取資金,再把錢捐獻給政治家,其他拿去藏在日本神秘宗教。這一查,查到了日本上流社會齷齪的共犯結構體,而這些人死不認錯,認為這樣做是為了日本的強盛...

民暴之女,1992

有一個大飯店,長期受到日本黑社會的騷擾:他們不但白吃白喝,還嚇跑其他客人。更糟糕的是,黑社會都知道這家飯店好欺負,不會反抗,於是越來越多黑社會份子到這裡白吃白喝。只有一個女律師敢挺身而出,她要告訴大家對抗黑社會的方法。

鴻運女,1990

鴻運女是個孤兒,七月四號被撿到,故取名為「七四吉」。鴻運女年輕的時候便被養父母送去做藝妓,她從死去的和尚手中取得一筆錢,從此周旋在日本上流社會,因為大家都相信她會帶來好運。現在,問題來了:兩個最有可能成為日本下屆首相的人,都想搶到她。其實,是想搶她的好運...

2007年2月10日

克難街的故事

一九六九年。

我的父母在春夏交替之際在家鄉結婚,但同一年冬天,我就在樹林出生了-我現在頭好壯壯,沒有先天性毛病,我應該不是早產兒。一歲的時候,父親覓得一份在台北市飯店的工作,於是母親抱著我,父親提著兩口大皮箱,我們搬到台北市克難街去借住伯父家。

克難街位於台北市南區,中華路尾端,古亭國中旁。根據現在台北市文化局的考證,克難街應該是台北市第一條客家街-沒錯!客家同胞都是彼此互相照顧,我們去住伯父家也是。克難街街如其名,房子都是木板拼貼而成-全部都是違章建築啦。一眼望去黑鴉鴉的一片,黑色的色塊一塊疊著一塊。在克難街,「有錢」的人家撿到木頭電線桿柱子,搭蓋了二樓-其實只是個夾層,小朋友大概爬十個階梯就可以上去,高度不會超過一米八;「沒錢」的人家就像我們,借住伯父家的一張床。

伯父伯母生下五個小孩,他們都是我的堂兄弟姐妹。他們一家七口寫功課、睡覺、起居全部在「樓上」的「地板」;而我與父母親睡在木樓梯下方的床,常常都能聽見有人睡覺翻身時,整個房子發出咿咿歪歪的聲音。有一次父親在熟睡中被水滴滴到,隔天早上才知道是小堂哥尿床。

從我睡的床就可以往外看到巷道,往右走是手壓幫浦水井,再過去一點是公共廁所。我當時年紀小,只記得我都是在澡盆中洗澡,反倒忘了大人們去哪裡洗澡了。而且路過的人都看得到我的出浴秀,卻沒人當一回事。那個年代連瓦斯都不甚普及,所有的克難街住戶都是用炭火爐子,每家人幾乎都是在門口燒起煤炭,就這樣做起了晚餐。黃昏時分的克難街,大概都可以嗅出每家人的晚餐吃什麼。

克難街的街口較大,汽車還可通過,但越往內走,巷子越小,小到摩肩擦踵才能通過。而且因為大家都是違建,有人甚至把巷道上方都加蓋!整個克難街看來像個迷宮,外人進得來卻不容易出去。偶而拆除大隊要來拆違建,克難街的居民就準備好一些木板,好讓他們回去交差。

那時因為父親在飯店工作,遠在一九七零年代,父親就從飯店帶個大的日本蘋果回克難街,羨煞整條街的人!電影《蘋果的滋味》裡面說的是真的。白天的時候,母親會帶著我四處串門子,據說我那時穿著開襠褲,「高射炮」還常常誤傷無辜。

「媽媽!這是不是『克雞街』?」這是四歲的我鬧的經典笑話,我剛認識字不久,就喜歡討大人讚美。四歲的我喜歡跟堂哥堂姐到處玩,我們最喜歡去南機場公寓的螺旋樓梯,因為那裡的房子都比克難街高,到頂樓可以看見新店溪,也能看見總統府。

過了不久,父親決定到永和買下當時的新式公寓。這個公寓有自來水,有天然瓦斯管,樓下還有機車停車位,大門是用對講機控制,浴室還有抽水馬桶以及貼了磁磚的浴缸!這是克難街住戶從來沒想到過的生活環境。一九七五年的夏天,父親跟朋友借了一部小貨車搬家,小貨車上除了剛成家時候的兩口皮箱,還多了一部有著小拉門的黑白電視。我們一家三口都坐在載貨平台上。過中正橋的時候,父親望向前方的永和,母親的捲髮隨新店溪上的風飄逸,我則一直望著柏油路上的白線條。永和越來越近,地面上的白線條越來越遠,新的生活就在前方。霎時間,我在太陽背光之間看見母親的笑容,就跟那年夏天的陽光一樣燦爛。

2007年2月7日

高鐵與我

把時間轉回一九九三年,我還是個大四的學生。那時有學校設定了一個「實習學分」,只要外出實習,得到雇主認可,就可以得到選修一個學分。

我找上當時的高鐵局。那時高鐵局辦公室在台北火車站樓上,郝柏村是當時候的行政院長,王建煊是財政部長。而高鐵也還在規劃的階段,社會各界也沒有一定的共識:到底要不要建高鐵?要怎麼建?我還記得當時候王建煊是持反對立場的,因為投資太大;而高鐵局也準備了說帖,就像現在國防部準備說帖讓全台灣老百姓知道軍購的意義。老實說,高鐵局找這群工讀生進高鐵實習,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回學校後為高鐵說好話,替高鐵宣傳。那時高鐵的所有紙上計劃大部分都已完成,包括月台高度、車廂大小、座位間距.....高鐵最難說服大眾的是選定路線,還有炒地皮的疑慮。也因此,在高鐵的說帖裡,有下列幾項:高鐵徵收土地面積等同於松山機場,但運輸能量遠超過飛機航班,且耗費的能源遠低於飛機。高鐵的路線選定是希望均衡都市發展,冀望藉由高鐵創造新的都市中心....

那次高鐵沒建成。立法院預算沒過。立委們大都摩拳霍霍,希望促成台灣第一次的"BOT"。

一九九七年,高鐵決定以招標的方式進行,是台灣首度的BOT。我在那時正好認識一位工程界的先生,他正參與高鐵BOT 的設計工作。他私底下告訴我:這兩家競標的團隊,無論是誰得標,台灣工程界的人都會被動員起來!因為這個計畫太龐大了!工程界的人對於能夠參加這個計畫,好像覺得是一輩子的榮耀。最後,代表歐洲系統的台灣高鐵得標,代表日本系統的中華高鐵落敗。其實整個高鐵計畫除了促進內部需求外,也被政府拿去吸引其他國家以換取台灣的外交利益。

兩千零四年初,我開車到家附近的桃園青埔站蹓韃,只見塵土飛揚,圍了一大塊面積,好多工程機具動員。那附近全部都是土地廣告,農地變成了建地,土地翻兩番。而開車向南旅行,總會瞧見高鐵的高架橋在高速公路上方穿梭。高鐵是動起來了;但是當時候說是「政府零出資」,經過兩千年的金融風暴之後,高鐵變成了「政府投資」;當時候說是歐規的高鐵,現在大部分是日規....

現在,每當開車在台北桃園之間的高速公路上,偶爾抬頭會看見高鐵列車從我頭上經過,我總會想起那段在高鐵局打工的經驗,老工程人員那種渴望參與的表情,以及伍佰唱的歌:

《台灣製造》。

2007年1月14日

從《綠寶石》到《血鑽石》

一九八四年,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推出「浪漫愛情冒險動作片」《綠寶石》(《Romancing Stone》),故事敘述一位寫羅曼史小說的女作家收到姐姐從哥倫比亞寄來的一個包裹,女作家必須拿著這個包裹到哥倫比亞,才能解救遭到綁架的姐姐。途中她有冒險家出手相救,他們必須穿過叢林,躲過子彈,找到傳說中的綠寶石,才能救姐姐回家。

二零零六年,華納兄弟公司推出「寫實冒險動作劇情片」《血鑽石》(《Blood Diamond》),故事敘述一九九一年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爆發內戰,主因其實是天然資源-鑽石。漁夫在被奴役的情況下,找到一顆足以讓全家生活改善的粉紅鑚,南非傭兵則認為這顆鑚石能夠讓他脫離現在的環境,美國女記者覺得這非常有可能寫成一篇轟動世界的報導。他們必須穿過叢林,躲過子彈,找到藏在礦場的粉紅鑚,才能使上述願望成真。

兩部電影都是以鑚石為標的,以冒險為過程,但在這二十多年之間,好萊塢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請注意看兩部電影的英文片名,就知道這兩部電影的視角有多麼地不同:鑽石從浪漫的象徵轉為沾滿血跡的石頭。

在《綠寶石》中的女主角,成天坐在桌前寫著羅曼史小說,卻未曾經歷過真正的冒險,劇情發展頗符合當時女性觀眾的胃口;《血鑽石》中的女主角是名記者,她戳破了「浪漫」二字,鑽石的原產地其實是個人間煉獄。《綠寶石》當中的男主角好似天外飛來的男性英雄人物,只知道他是美國籍,其餘一概不暸;《血鑽石》的男主角原來是辛巴威白人(應為荷蘭籍殖民者的後裔),九歲父母雙亡,十九歲加入南非傭兵團。《綠寶石》中是要救姐姐回家,順便造就了一段愛情故事;《血鑽石》中則是黑人漁夫希望找回自己的兒子,最後甚至揭發了跨國企業買賣鑽石的真相。

我不認為《血鑽石》是好萊塢全面人道反省的指標,這部片只是證明好萊塢全球蒐集故事題材的能力。一個月後,這部片下檔,鑽石商人就會開始播放「男人跳進水裡摘月」的廣告片,女人還是唱著「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我本來是帶著「週末娛樂」的心情,到戲院去看《血鑽石》。我以為,即便這部片不是愛情冒險喜劇,但應該是部冒險動作片。可是,錯了!好萊塢把劇情片當成是紀錄片拍攝,整部片持續給觀影者無法遁逃的壓力。在搖晃的鏡頭下,我知道了一個土地面積比台灣小,物產資源比台灣豐富,但卻人禍不斷的地區。T.I.A. (This Is Africa!)在這些非洲人的口中說出,有著無比的辛酸與無奈。而觀眾是在好萊塢的引導下,才知道這個駭人的議題。我並不認為好萊塢已經完全轉向成為人道主義者,但起碼世界最大的影視工業地區已經把題材望向世人不曾注意到的非洲。下一次的好萊塢冒險故事,恐怕將不會只有寶藏與冒險過程,而是把更多的國際焦點與議題,以好萊塢的敘事能力轉換為電影行銷全球的能力。

2007年1月4日

電影發展史期末作業:中央電影公司與台灣電影歷史

1. 前言

中央電影公司為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前身為兩家電影公司合併創立。它的命運其實跟台灣電影的命運緊緊地繫在一起,也跟台灣五十年以來的文化氛圍起舞。說中央電影公司代表台灣,其實跟法國高蒙,香港的邵氏與嘉禾一樣的地位。

本報告將以中央電影公司的事件來對應台灣電影發展之間的關聯。

2. 歷史敘述

2.1. 中影誕生

四十三年六月,蔣總裁(介石)親臨台中巡視農教製片廠,之後國民黨中央隨即下令農教、台影、合併、以期製片與發行一元化。經召開籌備會議後,農教、台影乃於四十三年九月一日正式合併成為中央電影公司,農教總經理李葉留任中影總經理。並立即展開整建戲院、添置設備、培訓人才、開展製片。

這個時局裡,影像的傳遞只有靠影片(FILM),故中影以安定人心為主,大多拍攝非劇情片種:教育片,宣傳片等等。

2.2. 台中片廠遭祝融之後的影響

四十八年七月,台中廠由三元公司租借拍攝<魔窟殺子報>,因電力負載過重失火。,使得製片計畫遭受阻礙。可是,為了配合和宣傳,救國團協助拍攝的片子仍然不中斷。這正明了當時中影「宣傳重於一切」。十一月,成立整理委員會,負責重整中影。

民國四十九年最大的決定便是重建片廠,並在外雙溪購地。四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以五百五十六萬五千元,簽約購買士林外雙溪原屬農林公司皮製造廠的土地一萬一千餘坪,製片廠遷移到北部。此舉也帶來了中影日後的重生與輝煌。在這段期間,劇情片都跟香港合作。

整理期間拍了劇情長片,均與香港合作,張小燕三度拿下亞洲影展最佳童星是本時期最大的奇蹟。另外,整理委員會於五十年五月十日結束,沈錡十一日繼任董事長,李潔十六日起任經理。

五十九年二十二日,士林新廠第一期工程落成啟用,開創了中影的新時代。中影製片廠是以日本與香港的片廠的規模為範本,有當時最先進的沖片機與印片機。在攝製方針中,主要還是以反共影片為主。

五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影改組,行政院新聞局沈劍虹繼任董事長,副局長龔弘接任總經理。

2.3. 健康寫實主義與歷史大戲

以中影而言,董事長職務多為酬庸性質,或是一種人員暫駐性質。許多董事長的任期只有半年就離開,故影響中影的重要角色多落在總經理身上。從民國五十二年到民國六十一年的重要人物是龔弘總經理,前後將近九年。這九年也讓中影從黑白片跨向彩色片,並派遣技術人員赴日學習彩色片。民國五十三年的第一部自製彩色片<蚵女>面世,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到今天為止,曾於中影任職三十五年以上的王童導演,都對龔弘當時的貢獻表示敬意。

在拍片的路線上面,鞏弘以歷史大戲來對「黨」有所交代:<還我河山>,<貂蟬與呂布>,<秦始皇>等,都曾動用到軍方支援拍片。在這股主旋律下,台灣的大草原成了田單復國的主戰場;另外的一個路線稱為「健康寫實」,影片中不會有黑暗面,強調的是勞動人民的光明面:<蚵女>,<養鴨人家>等等。也許是為了強調彩色片,<蚵女>中所呈現的場景與道具,人物的裝扮等,都跟現實採蚵生活差距太大。「健康寫實」只能算是題材上的,但內容的呈現仍然離觀眾很遠。觀眾都知道「那是戲」。

六十一年九月中影再次改組,辜振甫於二十七日胡繼中為董事長,原中國電影製片廠長梅長齡於十月一日繼龔弘為總經理。

2.4. 政策大片時代

民國六十一年九月,日本宣布與中共建交。中共並宣稱「八年抗戰是共軍領導的」,我方政府氣不過,為了要強調事實,以電影宣傳是最好的方式。<英烈千秋>開啟了這一個系列,由丁善璽導演。片中有部分劇情是來自丁導演的想法:自殺前向日本人訓話等,均非事實。但這並不損及真實的故事。

另一方面,劉家昌的小品系列也受到重視。劉家昌導演的快工、輕成本的製作方式,使得資金容易回收。、歌唱小品<愛的天地>以十二個工作天,一百六十萬元拍成,此為代表。

2.5. 台灣新電影

  明驥總經理於民國六十七年上任。除了一貫性的政策大片以外,明驥對中影或是台灣電影的貢獻,就是敢啟用新人。陶德辰、吳念真、小野、段鍾沂等人被延聘入中影。根據小野所言:中影的拍片實權掌握在副總經理手上,拍片的審核流程掌握在國民黨文工會手上。小野自曝以說謊方式爭取到第一部電影<光陰的故事>開拍的機會,啟動了後人所稱的台灣新電影:故事更貼近社會,採取更自然的拍攝方式,建立新的電影形式與語言。之後,陸陸續續又有七十二年的<兒子的大玩偶>、<魔輪>及與萬年青公司合作的<小畢的故事>等等,台灣電影出現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明驥時代還成立了三一公司,負責海外電影發行業務。說來有趣:「三一」的意思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七十三年,許新枝於七月一日繼吳鐘靈出任總經理,林登飛繼明驥出任總經理。

2.6. 強化經營

  林登飛上任之後,更加強清理同業的積欠,精簡人事,開闢財源,投注發行業務,成立電視部等措施,給人的印象是「營利掛帥」。他利用三一公司,與海外談起製作錄影帶的生意。上任前四年,小野等一批人仍然在中影,也有一些重要的影片在此時發行:<策馬入林>、<童年往事>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戀戀風塵>、<期待你長大>等。當時的中影遭致錄影帶業者批評「不務正業」,跨足到電視與錄影帶領域。隨後,小野、吳念真請辭未准,但以不上班的方式離開中影,引起新聞輿論一陣討論。鄭水枝繼許新枝出任董事長,江奉琪繼林登飛出任總經理。   林登飛總經理任期六年有餘,在中影的網頁上,有這樣的一句話評斷他:「成績單證明這期間中影亦未鬆懈製片使命」。

2.7. 徐立功時代

  江奉琪是總經理,可是,掌握拍片實權的是副總經理徐立功。 徐立功最大的貢獻是挖掘了李安以及其他的新導演:許多導演的第一部戲都是與中影、徐立功合作完成的。李安在台灣的三部電影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愛情萬歲>、<袋鼠男人>、<少女小漁>、<熱帶魚>、<我的美麗與哀愁>、<寂寞芳心俱樂部>等等,徐立功先生都該記上一筆功勞。八十四年,徐立功榮升總經理,先後又領導了<在陌生的城市>、<紅柿子>,<今天不回家>、<春花夢露>、<河流>、<美麗在唱歌>、<飛天>等等。

2.8. 後徐立功時代

民國八十五年,原本隸屬於國民黨文化工作會底下的機構中央日報、中國電視公司、中央電影公司、中國廣播公司等,全部都改歸於黨營事業投資管理委員會管轄。當時的主任委員劉泰英對中央日報與中影的虧損批評甚多。隨後,中影由投管會決定,增設副董事長一職,由徐立功「升任」,邱順清任職總經理。

八十五年八月六日邱順清繼任總經理,中影製片部經理藍祖蔚於同年十一月一日離職。沒多久,徐立功離職,創設縱橫國際影業,發展個人所長,並且回過頭來與中影合作拍片。

此外,中影還積極開發「業外收益」以房地產投資,或是改建新世紀大樓等等,美化帳面。

八十六年,中影又開始跨足電視製作:人間四月天便是縱橫國際影視與中影,以及大陸上的製作公司合作完成。

2.9. 黯淡的中影

民國九十年底,中影已經負債超過十億台幣。掌管國民黨黨營事業的華夏集團宣布優退方案,中影的兩百名員工當中就有一百一十名自願參加。這時候的中影只剩下固定資產:新世紀大樓、真善美戲院、中影製片廠等。民國九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是中影優退的日子,在這波優退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兩人:製片部經理李祐寧與製片廠廠長王童。未來,中影的業務將以發行為主,而九十一年的製片計畫也只有兩部。中影的現況事實上就是台灣電影的現況,台灣的主流電影市場根本看不到台灣的電影。

3. 評論

中影成立的本身就是個原罪:在那個黨的位階高於國家的年代,原屬政府機關的農教電影公司可以跟黨營事業合併,並交由政黨管理,這是一件以後再也不會發生的事情。(留給清查黨產小組去解決吧!)早些年的中影歷史中,主事者都沒有人跟戲劇或是電影有關聯,反倒是是跟情報機關的關聯性比較大,此為原罪二。原罪是背負在身上的,接下來要看中影做了什麼。

而回顧中影的歷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配合執政黨的動作,唯有一小段的時間成就了台灣新電影,讓主政者透過電影貼近了人民。中影幾乎都在關鍵的時刻做了一些錯誤的決定,使得人才都從中影出走:林登飛拍錄影帶,此為一,導致了吳念真、小野等一幫人出走;中影改隸投管會,以營利為導向,此為二,導致了徐立功離職。中影剛完成第二次優退,在中影工作長達三十六年的王童導演也就這樣離開了中影。

我不想責備中影太深。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生存下去」,中影的某些作為也許只是想自保。當中影在今年二月二十八優退方案實施的那一天,台灣的片廠制度宣告死亡,整片的電影生態系統只剩下發行與映演。手工製作電影的台灣影人,將是台灣電影一片死寂中的最後希望。

4. 附錄

4.1. 中影歷任董事長與總經理

年代起訖 (以民國計)重要大事 重要影片董事長 總經理

43.6~47.4

農教、台影、中央電影攝影廠合併為中央電影公司

梅崗回春

蔣經國

李葉

47.4 ~48.11

戴安國

王星舟

48.11 ~50.5

台中片廠失火,政府成立中央電影公司整理委員會

音容劫

沈錡(主任委員)

50.5 ~ 50.06

中央電影公司士林片廠第一期落成

宜室宜家

沈錡

李潔

50.06 ~51.01

留缺

李潔

51.01~52.03

秦始皇

蔡孟堅

李潔

52.03 ~54.1

進入彩色片時代

蚵女

養鴨人家

沈劍虹

龔弘

54.2 ~61.9

派遣人員赴日學習

還我河山

寂寞的十七歲

胡健中

龔弘

61.9 ~67.6

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

抗日大片陸續開拍

英烈千秋

八百壯士

辜振甫

梅長齡

67.6 ~69.6

皇天后土

汪洋中的一條船

辜振甫

明驥

69.7 ~ 70.12

成立三一公司

採用傷痕文學劇本

辛亥雙十

黎世芬

明驥

71.1~73.6

小野、吳念真等人加入中影

台灣新電影誕生

苦戀

光陰的故事

兒子的大玩偶

海灘的一天

吳鍾靈 [1]

明驥

73.06~ 79.06

藉由三一公司,以拍攝錄影帶為重點工作

小野、吳念真於末期離職

童年往事

戀戀風塵

許新枝

林登飛

79.07~79.12

鄭水枝

林登飛

80.1 ~81.12

回歸製片主軸,授權副總經理徐立功推動製片

推手

青少年哪吒

無言的山丘

喜宴

鄭水枝

江奉琪

82.1~84.5

飲食男女

愛情萬歲

我的美麗與哀愁

鍾湖濱

江奉琪

84.6 ~84.11

少女小漁

鍾湖濱

徐立功

84.12

徐立功中風

鍾湖濱

邱順清

85.2 ~85.7

徐立功復職,中影遭黨營事業投管會主任劉泰英批評

紅柿子

鍾湖濱

徐立功

85.8~ 88.5

徐立功升任副董事長

劉泰英約黨營文化傳播事業主管開會,強調以營利為目的

中影實施第一次優退案

徐立功離職,創立縱橫國際影視

跨足電視製作

河流

徵婚啟事

鍾湖濱

邱順清

88.6~90.1

多角化投資經營

小百無禁忌

葉潛昭

邱順清

90.2 ~

中影二次裁員

王童、李祐寧退職

自由門神

涂德錡

邱順清

4.2. 中央電影公司參與製作電影

年代 片名

1955 歧路

1955 梅崗春回

1956 碧海同舟

1956 錦繡前程

1956 關山行

1957 夜盡天明

1958 她們夢醒時

1958 長風萬里

1958 苦女尋親記

1958 歸來

1959 永結同心

1959 西藏風雲

1959 蕩婦與聖女

1959 懸崖

1960 天下父母心

1960 天倫淚

1960 音容劫

1961 宜室宜家

1962 颱風

1962 誰能代表我

1963 海灣風雲

1963 黑夜到黎明

1963 薇薇的週記

1964 蚵女

1964 黑森林

1964 銀海風光

1964 養鴨人家

1965 一江春水向東流

1965 啞女情深

1965 婉君表妹

1965 雷堡風雲

1966 我女若蘭

1966 還我河山

1967 寂寞的十七歲

1967 悲歡歲月

1967 貂蟬與呂布

1967 路

1967 雙歸燕

1968 生命之歌

1968 珊瑚

1968 情關

1969 八仙渡海掃妖魔

1969 小翠

1969 玉觀音

1969 乾坤三決鬥

1969 新娘與我

1970 三朵花

1970 春梅

1970 家在台北

1970 萬博追蹤

1970 群星會

1970 葡萄成熟時

1971 大地春雷

1971 李娃

1971 事事如意

1971 青衫客

1971 真假千金

1971 落鷹峽

1971 還君明珠雙淚垂

1972 白屋之戀

1972 無價之寶

1973 一家人

1973 突破國際死亡線

1973 愛的天地

1974 長情萬縷

1974 英烈千秋

1974 純純的愛

1974 雪花片片

1974 痴情玉女

1975 小女兒的心願

1975 少女的祈禱

1975 牡丹淚

1975 梅花

1975 雲深不知處

1975 戰地英豪

1976 八百壯士

1976 秋蟬

1976 狼牙口

1976 陰陽有情天

1976 蝴蝶谷

1977 大霸尖山

1977 水玲瓏

1977 老虎崖

1977 法網追蹤

1977 密密相思林

1977 望春風

1977 筧橋英烈傳

1977 蒂蒂日記

1978 小小世界妙妙妙

1978 火鳳凰

1978 永恒的愛

1978 汪洋中的一條船

1978 強渡關山

1978 黃埔軍魂

1979 一個女工的故事

1979 我們永遠在一起

1979 我愛芳鄰

1979 香火

1979 神捕

1979 錦標

1980 天狼星

1980 血濺冷鷹堡

1980 西風的故鄉

1980 花飛花舞春滿城

1980 皇天后土

1980 源

1980 緊迫盯人

1980 蜜月驚魂

1981 Z字特攻隊

1981 大湖英烈

1981 辛亥雙十

1981 廣東先生與響馬

1981 龍的傳人

1982 大遠景

1982 光陰的故事

1982 老師, 斯卡也答

1982 動員令

1983 小畢的故事

1983 竹劍少年

1983 海灘的一天

1983 魔輪

1984 阿福的禮物

1984 洪隊長

1984 策馬入林

1984 霧裡的笛聲

1985 我這樣過了一生

1985 最想念的季節

1985 童年往事

1985 傻福星

1986 八二三炮戰

1986 父子關係

1986 我的愛

1986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1986 恐怖份子

1986 海上花

1986 戀戀風塵

1987 大海計劃

1987 那一年我們去看雪

1987 桂花巷

1987 期待你長大

1987 旗正飄飄

1987 稻草人

1988 怨女

1988 海水正藍

1988 殺出銅鑼灣

1988 第一次約會

1988 落山風

1989 流金歲月

1989 晚春情事

1989 感恩歲月

1990 青春奇俠

1990 客途秋恨

1990 皇家重案組

1990 販母案考

1990 福祿雙星

1991 娃娃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胭脂

1991 推手

1992 三個夏天

1992 青少年哪吒

1992 無言的山丘

1992 新龍門客棧

1993 青春無悔

1993 喜宴

1994 飲食男女

1994 愛情萬歲

1994 新同居時代

1994 寂寞芳心俱樂部

1994 袋鼠男人

1994 我的美麗與哀愁

1994 熱帶魚

1994 在陌生的城市

1994 少女小漁

1995 春花夢露

1995 紅柿子

1995 飛天

1995 今天不回家

1996 河流

1996 美麗在唱歌

1997 報告班長-女兵報到

1997 洞

1997 愛情來了

1997 惡女列傳

1998 條子阿不拉

1998 小卒戰將

1998 西洋鏡

1999 紅字

1999 想死趁現在

1999 沙河悲歌

1999 小百無禁忌

1999 夜奔

1999 白棉花

1999 報告總司令

2000 哥兒們

2000 晴天娃娃

2000 運轉手之戀

2000 侯鳥

2001 自由門神

2001 二月十四

2001 停車暫借問

2001 深深太平洋

合計共兩百零二部影片。

4.3. 參考資料

a. 璀璨光影歲月,宇業熒撰述。中央電影公司出版,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b. 狂飆八十,楊澤主編。中國時報出版,民國八十八年出版。

c.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盧非易著,遠流出版,民國八十七年出版。


[1] 吳鍾靈於七十三年春節以後即堅決請辭,七十三年六月才有新任董事長。

(本文為 2001年電影史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