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

從《綠寶石》到《血鑽石》

一九八四年,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推出「浪漫愛情冒險動作片」《綠寶石》(《Romancing Stone》),故事敘述一位寫羅曼史小說的女作家收到姐姐從哥倫比亞寄來的一個包裹,女作家必須拿著這個包裹到哥倫比亞,才能解救遭到綁架的姐姐。途中她有冒險家出手相救,他們必須穿過叢林,躲過子彈,找到傳說中的綠寶石,才能救姐姐回家。

二零零六年,華納兄弟公司推出「寫實冒險動作劇情片」《血鑽石》(《Blood Diamond》),故事敘述一九九一年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爆發內戰,主因其實是天然資源-鑽石。漁夫在被奴役的情況下,找到一顆足以讓全家生活改善的粉紅鑚,南非傭兵則認為這顆鑚石能夠讓他脫離現在的環境,美國女記者覺得這非常有可能寫成一篇轟動世界的報導。他們必須穿過叢林,躲過子彈,找到藏在礦場的粉紅鑚,才能使上述願望成真。

兩部電影都是以鑚石為標的,以冒險為過程,但在這二十多年之間,好萊塢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請注意看兩部電影的英文片名,就知道這兩部電影的視角有多麼地不同:鑽石從浪漫的象徵轉為沾滿血跡的石頭。

在《綠寶石》中的女主角,成天坐在桌前寫著羅曼史小說,卻未曾經歷過真正的冒險,劇情發展頗符合當時女性觀眾的胃口;《血鑽石》中的女主角是名記者,她戳破了「浪漫」二字,鑽石的原產地其實是個人間煉獄。《綠寶石》當中的男主角好似天外飛來的男性英雄人物,只知道他是美國籍,其餘一概不暸;《血鑽石》的男主角原來是辛巴威白人(應為荷蘭籍殖民者的後裔),九歲父母雙亡,十九歲加入南非傭兵團。《綠寶石》中是要救姐姐回家,順便造就了一段愛情故事;《血鑽石》中則是黑人漁夫希望找回自己的兒子,最後甚至揭發了跨國企業買賣鑽石的真相。

我不認為《血鑽石》是好萊塢全面人道反省的指標,這部片只是證明好萊塢全球蒐集故事題材的能力。一個月後,這部片下檔,鑽石商人就會開始播放「男人跳進水裡摘月」的廣告片,女人還是唱著「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我本來是帶著「週末娛樂」的心情,到戲院去看《血鑽石》。我以為,即便這部片不是愛情冒險喜劇,但應該是部冒險動作片。可是,錯了!好萊塢把劇情片當成是紀錄片拍攝,整部片持續給觀影者無法遁逃的壓力。在搖晃的鏡頭下,我知道了一個土地面積比台灣小,物產資源比台灣豐富,但卻人禍不斷的地區。T.I.A. (This Is Africa!)在這些非洲人的口中說出,有著無比的辛酸與無奈。而觀眾是在好萊塢的引導下,才知道這個駭人的議題。我並不認為好萊塢已經完全轉向成為人道主義者,但起碼世界最大的影視工業地區已經把題材望向世人不曾注意到的非洲。下一次的好萊塢冒險故事,恐怕將不會只有寶藏與冒險過程,而是把更多的國際焦點與議題,以好萊塢的敘事能力轉換為電影行銷全球的能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