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4日

好書推薦:愛上波特小姐

書的封面

對於學電影的我而言,我很喜歡尋找「電影幕後紀實」這一類的書籍。之前我家就有兩本書:《推手-一部電影的誕生》(遠流)、《飲食男女-電影劇本與拍攝過程》(遠流),這兩本書最大的好處是「附贈劇本」使得書籍本身的保存價值提高,只可惜印刷採黑白的,擺明了是以文字為主。《推手-一部電影的誕生》第一二八頁,對一張照片註明「穿紅衣者為全美武術太極拳冠軍」,我還是不清楚是哪一位。

我最近新購一本《愛上波特小姐》(《The Making of Miss Potter》,中文版發行為青林國際出版公司》)是近年來少見在台灣出版的電影幕後紀實,而且整本都是彩色印刷!這對喜好研究電影服裝、道具、場景的人有莫大幫助。雖然只有薄薄的九十五頁,但書中大量的照片卻被我視為瑰寶。

本書實際呈現了一個劇本從開拍到呈現所經歷的漫長旅程:一九九四年,專寫百老匯舞台劇的莫特比開始透過經紀人出售此一劇本,而且第一次就賣到兩萬五千美元;後來聽說取得劇本的人有意大肆改寫,嚇壞了劇本原作者,結果用六萬五千美元買回。唉!自己寫的劇本還要用兩倍多的價碼買回。一直到 2003 年,這個劇本才引起製片家的興趣。但是從「決定要拍」到「開拍第一個鏡頭」又是一番波折。製片者尋找主要演員、導演,可是這些重要職務的人也都各有盤算。主要演員盤算接拍此片是否對其地位有利?而製片者也要考量演員價值與攝製成本。畢竟,這是一部兩千五百萬美元製作成本的電影。等到這部片拍下第一個鏡頭,已經是 2006 年二月了。

提到製作成本,不能不提到書中所提及的影片贊助單位:曼島影片委員會,我查過地圖,曼島是位於英國本土與愛爾蘭之間的小島,不屬於英國,但屬於大英國協的會員國。這個官方單位贊助了四分之一的攝製經費,條件是影片必須有二分之ㄧ在曼島拍攝,使得曼島的餐飲業、租車業、旅館業都因為拍片受惠,而更大的影響在於觀光業。這也是看書才能學習到的官方贊助辦法。

這本書裡面也有外行人有興趣的部份:馬車架在大型拖板車上,以便拍攝乘客的動態;女演員的服裝裡面撐了許多墊片以便撐起二十世紀初的服裝;口音教練訓練芮妮齊薇格這位德州女孩說英國腔...但這本書裡給我的最大影響是以下這句話:「在電影這個行業裡,有權利說『不』的人太多了。很少人有權利說『好』,而且言而有信。假如每次有人說『我不想拍這個電影』我們就停止的話,那就永遠都拍不成了。』這是本片的製片所說的話,而且也是我閱讀這本書所得到的最大收穫。

謝謝青林國際出版公司能夠發行這樣的書,因為這在台灣書市實在是鳳毛麟角。最後,如果各位讀者手上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還有《悲情城市》兩部片的拍片紀實書的話,歡迎留言給我,那是我目前最有興趣想要了解的部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