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7日

李安、《色戒》、隨便想

誰該寫影評?誰還沒寫影評?

我是搶頭香,看了中秋節的第一場。之後,我就很注意誰寫了影評。說實在的《色戒》看完之後,有好幾天身體還在那戲裡面抖阿抖,也許就是如此,影評出現的速度出奇地慢。有關影評的部分,用Google 大神隨便找都有,這裡就不再做超連結,但我從《色戒》的影評中,得到幾個主觀的統計數字:

女人寫的影評,比男生寫的影評多;

學文學的人所寫的影評,要比電影圈寫的影評多;

比較值得特別一提的一篇是龍應台的文章。龍應台介紹《色戒》的文章是最早出現的,刊登在中國時報,但我並不覺得意外。別忘了「湯唯露毛,偉仔露蛋」這個標題還是中國時報下的,還鉅細靡遺說明三場床戲的動作。李安那時還在威尼斯,大概氣死了,也很怕大家把這部片弄成色情片。幾天之後龍應台的文章登在A3 版,我總覺得中時這樣處理跟TVBS的「瀝青鴨事件」或是「養殖漁有有藥物殘留」的方式是一樣的-不用道歉,只需要後面再補充說明,多講好話。

那麼,誰應該寫影評而還沒寫呢?

陳儒修老師應該寫。

陳芳明老師也應該寫。

女性影像學會也應該要有人寫。

以前把張愛玲小說拍成電影的導演們也應該寫。

....想到再點名。

颱風過境

從中秋節開始,《色戒》這部電影一直是最火紅的話題。其他明星八竿子打不上關係的,也要扯上這部片才能上報紙版面。可是,各位是否知道還有其他影展在同一時期舉行呢?其實同一時期有「台北國際動畫影展」、「民族誌影展」,接著十月份還有「女性影展」。因為《色戒》話題處在高熱狀態,這些影展的能見度低,票房普遍都不好。影展的承辦人員都說,「都是被李安害的!」

台灣電影的榮景來了嗎?

今年台灣電影的產量與票房屢破新高,但,台灣電影的春天,回來了嗎?

到目前為止,幾部賣得不錯的台灣電影:《刺青》、《練習曲》、《不能說的秘密》、《色戒》,而只有前兩部是「純台資」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香港資金比較多,《色戒》的大股東是美國焦點影業。換句話說,台灣生產歌手明星,台灣也有名導演,但是台灣的大財團就是不敢丟錢到電影業,台灣電影的貨架上,「產品種類」還算少。

說真的,要讓台灣電影活起來,新聞局或許可以想想「工商業支持電影業」這樣的輔導辦法。

李安收集的公仔與李安障礙

李安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得獎紀錄如下:

奧斯卡最佳導演一次(《斷背山》)、最佳影片一次(《臥虎藏龍》);柏林影展金熊獎兩座(《理性與感性》、《喜宴》),金球獎最佳導演兩座(《斷背山》、《臥虎藏龍》)、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各兩座(《喜宴》、《臥虎藏龍》)、再來就是威尼斯金獅獎兩座(《斷背山》、《色戒》)...

李安其實還沒得過坎城金棕梠獎。

有同學笑稱「李安在收集公仔,不需要花七十七元...」事實上,用交集來看,李安得獎的電影也集中在這五部,在李安投入電影製作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締造了這樣的紀錄,堪稱是「李安障礙」!

目前全世界的電影人,若要超越他的紀錄,大概是要壽命長一點吧。

「最在乎台灣觀眾的反應」

這句話,在我的解析,其實有兩個層面:第一個當然是「情感連結」,這裡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第二個是地域文化與宣傳之間的關係。如果《色戒》先在美國首映,肯定有很多「看不懂」的影評冒出來;而台灣觀眾是能夠看懂,且沒有嚴苛電檢的地方。如果先在台灣放映,反應不錯,則影響力會滲透到整個華文世界;此時再到西方世界放映,如果有惡評,則肯定可以怪罪於地域文化問題。別忘了,中國大陸還沒有電檢制度,《斷背山》在中國大陸還遭禁映。

以此觀之,《綠巨人浩克》應該先來台灣辦首映會。

其他心得感想
  1. 想要改編小說當電影,最好選那種「縫隙多」「空白多」,很多事情都沒說清楚的小說。
  2. 《色戒》若是來參加金馬獎,大概是全部打包帶回去。
  3. 現在突然很想找《綠巨人浩克》出來瞧一瞧。
  4. 拍片慎選題材。最基本的選材條件,就是「全世界的人都關心的議題」。
  5. 拜託不要再問電影系的學生「你的偶像是不是李安?」,好嗎?世界上的電影人這麼多...

4 則留言:

潔西卡伯格 提到...

說到電影的資金來源,我認為新聞局的輔導金設置如果在經濟部是不是會更好呢...(一點小看法)

Film, Life and Stingray 提到...

這個...很難回答耶...
有些電影的投資單位是很神奇,但是很有效的。例如阿巴斯的電影,投資單位竟然是伊朗的教育局。

匿名 提到...

看到(色,戒)手稿 是我最大的收穫

http://tw.myblog.yahoo.com/Sportster-883/article?mid=2338&prev=2756&l=f&fid=1

blog marketing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