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

從《盆地邊緣》開始談起

好不容易,我才買到了陳揚在 一九九一年發行的專輯-《盆地邊緣》。

由於發行的點將唱片已經收起來了,所以,買到的版本肯定是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我之所以想拼命找到這張專輯,那是因為一九九一年前後,發生了太多事情,無論是大陸、台灣,或是我個人。

先把時間拉到一九八八年吧。中國大陸的中央電視台播映了六集的電視「非劇情片」《河殤》,以黃河為隱喻,反省「龍的子孫」的意義,反省「輸不起」,甚至講述大河孕育了文明,也孕育了專制的政體-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皆如此。這是當時中國大陸思想改革的起點,很多人覺得中國大陸「就要變了」,但事實不然。因為保守派的壓制,《河殤》被列為禁片,策劃人蘇曉康等三人被迫流亡海外。不過,在那之後,有很多人認為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跟《河殤》的啟蒙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一九九零年,李登輝跟李元簇才當選了總統與副總統,李登輝任命郝柏村為行政院長,引發學生到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各方團體走上街頭,政局不安。《天下雜誌》在那時想到了《河殤》,想到了在台灣島上的人民也應該要回首反省:我們是誰?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在這個天然資源貧瘠且天災不斷的小島上存活下來,創造了台灣奇蹟?於是,天下雜誌找了小野做總策劃,請符昌鋒做影像導演,拍攝了一共四集的《尋找台灣生命力》。而《盆地邊緣》正是陳揚為這部「非劇情片」所做的配樂。

我為這部非劇情片癡迷,更為它的配樂癡迷。這些年來,我花了很多時間找尋紀錄片以及配樂,最後,我是在電影系的片庫中找到了影像,而在兩天前找到了音樂。其實這部紀錄片該算是「本土化」的先聲,它以含蓄的手法提及這座島嶼的身世,甚至訪問了當時在台灣的蘇曉康。陳揚的配樂也不遑多讓,機車聲、加油聲、選舉造勢聲、廟會的聲音、風聲河聲小孩的嘻鬧聲運動會的拔河聲.....

這是第一次,我仔細聽見了台灣的聲音。陳揚在專輯裡頭寫道:

四海環繞著福爾摩沙,這美麗的島

我們期待,四海湧聚的生命謳歌

能喚醒沉睡的人們,攜手奮進

再創福爾摩沙,美麗的春天

因此,這部電視非劇情片以及這個專輯音樂,都讓我相信:

台灣美好的事物多於醜陋的事物。即便是世界末日的那一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