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白南準: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

註:本篇投稿至 天下獨立評論

我,五專電子科畢業,大學念資訊工程,後來又去念了電影系。我很早就對電子藝術或是科技藝術產生興趣,大概都可以說出這些作品所使用的技術,但我最最最苦惱的是:我缺少哲學性的思考去「應用」這些技術,然後做出我自己的作品。

我得承認,我可能還是理工腦。袁廣鳴、豪華朗機工、黃心健,這些我都知道。每年還有桃園的科技藝術展,有的時候看展不禁會說「這樣也行!」但創作者是有想法的,我就是推不出自己的藝術創作,徒呼負負。

「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1960年代的數位先行者

第一次聽到白南準這個名字,可能是在2011年,北藝大的關渡美術館舉辦了一次「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還是現在的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後來北美館有好幾次科技藝術展或是錄像藝術展,常常都會展出白南準的作品。

那時候已經知道,白南準被稱為「錄像藝術之父」。不過看了這部片才知道:早在我出生的1969之前,白南準就已經是美國的「豪華朗機工」了!而在台灣電視頻道開始商業放送的第二年(1963) 他就開始把映像管電視機當成是創作的畫布。

各位都知道,那是個還沒有個人電腦的年代,更別提小畫家或是北野武賣Canva,我還沒出生,爸媽甚至都還沒結婚……

白南準1932年出生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朝鮮,算起來是我父親的輩份,但仍然比我爸多了十幾歲。他出生就是在一個金湯匙家庭,二戰後還能夠被家裡送去德國學作曲。白南準被啟蒙,是遇上了奇怪音樂家約翰凱吉(John Cage) ,這位音樂家的理念是:「所有會發出聲響的都是音樂!」(Everything we do is music),所以表演並不只是彈奏樂器,還可以丟錢幣占卜、開關鋼琴鍵盤蓋、甚至推倒鋼琴發出聲音……

看到這些,白南準想到的第一句話一定是「這樣也行!」然後,他與約翰凱吉成為終身摯友,走上了一條非常不一樣的道路。

白南準把映像管電視機當成畫布,他在70年代玩弄的電視機視覺技巧,一直要到80年代才出現在酷炫的音樂錄影帶MV中。

白南準的影像哲學

白南準一開始做的表演也是跟聲音藝術、行為藝術有關,一些奇奇怪怪的聲響都被他納入藝術之中。後來他注意到「電視」這個單向傳遞影像訊息的裝置:閱聽人只能接收訊息,那他們的質疑或是抵抗該如何表現?

不需要念過電子學的人也可以知道:映像管電視如果受到外在的通電線圈、或是強磁性的磁鐵影響,畫面就會扭曲。那,如果是尼克森演講時,畫面產生扭曲呢?這就有特別的意義存在了。

此後,白南準把映像管電視機當成畫布,開始控制電視機映像管內的射線。他故意扭曲影像,或是產生色偏差,或是製造疊影、鬼影,其實都是修理電視機的師傅想要修復的「故障問題」。「月亮是最古早的電視」正是白南準在電視機裡面畫出一個月亮,甚至可以呈現滿月、上弦月、下弦月。他在70年代玩弄的電視機視覺技巧,一直要到80年代才出現在酷炫的音樂錄影帶MV中。此後他玩電視機越來越順手,而那時的我才上小學,電視機如果出現雪花,總會叫工人來修理。

那時,美國的電視頻道蓬勃發展,各州都有自己的地方電視台。白南準當時就有一個想法:「每個藝術家都應該要有自己的頻道」。這不就是預言了日後YouTube自媒體的發展?白南準的另一個大型錄像作品《電子高速公路》,用336台電視機組成美國的形狀,用50個訊號來源代表美國50州,放映代表各州的影像。1988年因為首爾舉辦奧運會,白南準則使用1003部電視機組成一座4層樓高的電視塔《多多益善》,放置在韓國現代與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中庭。

時至今日,我們承認有「錄像藝術」這個派別,白南準是開山始祖,但陰極射線管的電視機卻變成了古董,白南準的作品都被收錄進美術館,成為真正的藝術品。未來的視覺藝術,其技術內涵可低可高,從小畫家、個人電腦、Touchdesigner 一應俱全,裸視3D與VR、AR甚至還需要寫程式。但這一切仍然需要「意念先行」──

我仍然持續思考這世界上的哲學問題,那是任何藝術作品高度的先決條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