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9日

推薦書:《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

 

說真的,這本書難得。

一般出版社為導演出書,不外乎有下列幾個理由:導演即將退休,甚至剛過世,出版社就弄出一本評傳或是紀念文集;另一個是導演當紅,前半生的故事大概已經可以寫成傳記故事-可是,還沒發跡的導演,會有人要替他出書嗎?

P1040248沒有人會想要關注導演發跡前的生活樣貌,除了這一本。這本書的首次出版日期是 2002 年十月分,那時的小魏導演剛取得《賽德克‧巴萊》的優良電影劇本獎,他正在寫《火焚之軀-西拉雅》的電影劇本。雖然小魏導演已經拍攝短片拿了不少獎,做過兩部大型商業製作國片的副導演,可是還是沒有第一部自己的35mm 商業製作長片…。在那段苦悶的時光中,魏導寫下了這本書。

書裡的內容結構跟魏導的第一部商業電影類似,書中有「我」以及「黃金魚將」兩個第一人稱,「他們」在不同的日期中抒發感想;電影裡面則是六十年前與現在的愛情故事相互呼應。套句電影專有名詞,叫「交互剪接」,其實書中的「他們」指的是小魏導演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想法。

我必須向小魏導演深深一鞠躬,這本書真的是「自己切心剖腹給人看」。小魏導演在書裡面寫下了偷偷塞錢給他的母親、想當遠洋漁船船員的父親,可愛的姪女、有潔癖的丈母娘,還有常常跟他爭執的老婆。魏導的母系血緣有著平地原住民血統,家族中大概三代以前就是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看完電影再看這本書,一切就變得有跡可循。例如想當遠洋漁船船員的魏父,在漁港內偷偷買了艘小舢舨船,然後還對著魏導問說:「你看!這海這麼漂亮,你們拍片怎麼不會想到要拍海呢?」又如小魏導演寫西拉雅的故事,他可以理直氣壯地跟影評人講說:「我是台南人耶!」因此,電影中努力了十五年而回到了家鄉的搖滾歌手,其心境大概就是魏導的自況了。

此書裡面的另一主角是一隻被養在缸裡的金魚,它自比為王,決心不讓這個魚缸限制了它的自由。而從魚的角度看小魏導演,我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有謀略的導演,他知道在甚麼時間,甚麼地點該出手,他並不是個夢想過頭的人。他知道,想要達成目標,步驟一該做甚麼,步驟二要做甚麼…。我甚至想到了魏導首部的商業製作,是在今年的八月二十二日上映,很明顯地,這部片想閃躲暑假大片,選在即將開學以前上映,這應該也是策略的一部分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魏導演提到了二十歲學校畢業前,參加大專運動會一萬公尺的賽跑,結果沒跑完,他自己從運動場的跑道直接跑了出去,而最後一位跑完全程的選手,比小魏導演平常練習的時間還多了三分鐘-這件事一直令他視為恥辱。這也許是小魏導演從此以後永遠不放棄的原因吧。放棄了,那就是一輩子無法面對的遺憾;放棄了,該如何面對年老的自己…

沒成名的小魏導演寫書,成了名的魏德聖導演拍電影,兩相對照之下是可以看得出前因後果,以及小魏導演的個人特質。在台灣電影史幾乎要成為斷代史的情況下,小魏導演的出現可以讓台灣電影史繼續寫下去,功勞一件。在我身旁的朋友,我們都希望,我們能夠讓台灣電影史可以繼續寫下去…

沒有留言: